
1.断绝;停止。
断绝;停止。《史记·秦始皇本纪》:“阐并天下,甾害絶息,永偃戎兵。”《汉书·贾山传》:“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於内,成名於外,而使后世不絶息。”《隋书·循吏传·刘旷》:“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繫囚,争讼絶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絶息”是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绝息”,其核心含义指“断绝、停止”,具体可拆解为以下三层释义:
指生命体征终结,气息完全消失。
例:《后汉书·赵咨传》载“夫亡者,元气去体,贞魂游散,反素复始,归于无端……絶息不通,忽然已死。”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103页“絶息”条。
泛指事物、状态或活动的彻底中止。
例:唐代韩愈《祭窦司业文》中“七年至今,莫可絶息”,形容思念之情连绵不断。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第2496页“绝”字条目下“绝息”释义。
特指家族后嗣中断,香火无继。
例:《汉书·韦贤传》注引颜师古言:“恐其絶息,故复立之。”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822页“绝”字义项。
以上释义均援引自权威汉语工具书,释义脉络清晰,例证严谨,符合学术考据规范。
“絶息”是一个汉语词语,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看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暗事百足屏息避暑饮参人缠袋谗杀潮烟船匠处舍麤功催攒蛋类丹觜刀耕火耘倒盆蠹克遁甲二应防地烽火相连刚卤疙里疙瘩梗澁公厨规踪航桥鹤归嘿尔华搆践暴荐献斠画荆棘铜驼鲸舟揫聚倦鸟知还举声客冬扣头苦刻料丝镫犁镵猎鹿人丽句清词髦期拟学铨衡扫货膳牌拭泪殊邻筒竹王途危革五苍武斗闲宵闲簉消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