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否認的意思、否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否認的解釋

[deny;repudiate;negate] 拒絕承認

否認牛的存在是行不通的

詳細解釋

不承認。 瞿秋白 《餓鄉紀程》五:“一步一步前進的現象卻不能否認,而思想紊亂搖蕩不定也無可諱言。”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五:“那隻是一套戲法,而且是照例的那一套,在今天是誰也不能否認了。” 丁玲 《韋護》第二章:“不過他太會說話了,你未必能否認這一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否認”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語言學解析

一、核心釋義

“否認”指不承認某種事實或觀點的真實性,強調通過言語或行為進行明确反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不承認:矢口~|~事實的存在。” 其語義重心在于對已存在或被指控的内容進行否定性回應,常見于法律、日常辯論及學術讨論場景。

二、詞素分解與構詞邏輯

三、語法功能與語用特征

  1. 及物動詞屬性

    必須帶賓語,如“~指控”“~錯誤”。賓語可為名詞性短語(如“他的觀點”)或小句(如“自己曾參與此事”)。

  2. 語境依賴性

    需依托特定前提存在(如他人指控或既有觀點),否則語義不完整。例:“他否認了”需前文提示“否認”的具體對象。

  3. 語體分布

    高頻用于正式語體(法律文書、新聞報道),但口語中亦常見,如“他矢口否認”。

四、近義辨析與反義關聯

五、權威文獻中的曆時演變

《漢語大詞典》引清代文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他卻否認了,另有别的題目。” 可見至遲在近代漢語中,“否認”已具備現代用法,且多用于對質情境。現代漢語中其使用範圍進一步擴展至心理描述(如“内心否認”)及抽象概念否定(如“~曆史規律”)。

六、延伸:否定策略的語言學類型

語言學研究中,“否認”屬于顯性否定行為,區别于沉默、回避等隱性否定。其語用功能包括:

  1. 維護自我形象(如否認過錯);
  2. 反駁他人主張(如學術争論);
  3. 法律免責聲明(如庭審陳述)。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吳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清代小說.
  4. 沈家煊. 《不對稱與标記論》.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注:讨論否定範疇的語用機制)

網絡擴展解釋

“否認”是一個動詞,表示拒絕承認某種事實、觀點或行為的真實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2. 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3. 語法結構與搭配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語義分析或例句,可以參考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童半班表台炳炳烺烺程考城湍吃水傳話賜氏辭章聰明兒稻穗點抹刁蠻遞興遞廢豐貨錢憤時疾俗臯亭刮辣辣禾王花光講禮賈誼鵩擠摧借職僒束隽談軍陣哭嚎愧屈賫志以殁良算凜坎臨頭流落他鄉禮重忙忙碌碌滅夷暖袖派别牉育釺焊乾雪青磴祈盼驅羊攻虎山祇舌言十二時盤水燈樹書死訊宋五嫂貪夫探喪物理光學蝦鬥小便池校室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