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卷席而葬的意思、卷席而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卷席而葬的解釋

謂用葦席裹屍而埋葬。極言葬禮之薄。《後漢書·梁鴻傳》:“父 讓 , 王莽 時為城門校尉,封 修遠伯 ,使奉 少昊 後,寓於 北地 而卒。 鴻 時尚幼,以遭亂世,因卷席而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卷席而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源自《後漢書·逸民傳·梁鴻》,記載東漢隱士梁鴻的父親梁讓在王莽時期去世後,因逢亂世,年幼的梁鴻隻能用草席裹屍安葬父親,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對喪葬禮儀的影響。


用法與語境

  1.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常見于書面語。
  2. 情感色彩:隱含對葬禮簡薄的無奈(如家境貧寒或戰亂所迫),或暗含對草率處理喪事行為的批評。
  3. 現代延伸:也可比喻對事物處理潦草、不夠鄭重,帶有貶義。

相關示例


“卷席而葬”既是對古代薄葬習俗的客觀描述,也承載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意義。其核心在于通過葬禮的簡樸,映射出背後的經濟、社會或道德問題。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原始文獻,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卷席而葬》是什麼意思

《卷席而葬》是一個成語,意為将席子卷起來埋葬。通常用來形容死在外地的人,由于無法回鄉安葬,隻能以臨時方式完成葬禮。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卷席而葬》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卷」(juǎn),「席」(xí),「葬」(zàng)。其中「卷」和「葬」的部首都是「⺍」,「席」的部首是「巾」。根據筆畫順序來分,「卷」有10畫,「席」有10畫,「葬」有14畫。

來源

《卷席而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篇》中,原文為「卷其席而葬其屍」。這句話意思是用席子将屍體裹起來,進行簡單的葬禮。後來,這個用法逐漸轉化為,指代無法回鄉安葬的人最終隻能以簡單方式完成喪葬的行為。

繁體

《卷席而葬》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捲席而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卷席而葬」這個成語的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卷乂而葬」,其中的「乂」表示卷曲的意思,相當于現代的「卷」。

例句

他因意外身亡,在外地的同事們隻能臨時卷席而葬,無法回家告别。

組詞

卷材、卷曲、葬禮、葬身之地

近義詞

臨時安葬、簡單送葬

反義詞

歸葬故裡、安葬于故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