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頰上添毫的意思、頰上添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頰上添毫的解釋

頰:面頰;毫:毫毛。給人畫像時在臉上添上幾根毫毛。比喻文章經潤色後更加精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頰上添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讀音與字面意思
    該成語讀作jiá shàng tiān háo,字面含義指“在臉頰上添加幾根毫毛”。原為古代繪畫技法,如為人物畫像時,通過細微的筆觸(如添毫毛)使形象更生動。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文章或藝術作品經過潤色後更加精妙傳神。例如修改時加入點睛之筆,使内容更具感染力。

  3. 典故出處
    源自《晉書·顧恺之傳》:東晉畫家顧恺之為裴楷畫像時,特意在其面頰上增添三根毫毛,觀者頓覺人物“神明殊勝”(神采非凡)。這一細節刻畫成為經典,成語由此而來。

  4.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文學評論或藝術領域,形容修飾後的提升效果。
    • 作賓語或定語,如:“這篇稿件經編輯潤色後,可謂頰上添毫。”
    • 結構為偏正式,屬中性成語,古今通用。
  5. 近義詞
    “畫龍點睛”與其含義相近,均強調通過細節完善使整體更出色。

例句參考
古典用例:“管攤箋,不假思索,腕下如有神助……正如頰上添毫,栩栩欲活。”(《淞隱漫錄》)
現代用例:學術論文經導師修改後,論證更嚴密,實為頰上添毫。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頰上添毫——詞義

《頰上添毫》是一個成語,意為在臉頰上增添一根細毫,形容形象或作品原本已經十分完美,後來又稍作增添,更加完美細緻。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頰上添毫》的拆分部首是“頁”和“毛”,其中“頁”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紙張相關的事物;“毛”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毛發有關。整個成語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頰上添毫》的成語來源于古代作品《莊子·雕玉章》,原文是“玉之瑕,瑕之玷,人之少君子可以無風雨也!嘻!頰上之毫,亦大于胡紳之陋也。灑掃庭俞,***彌縫不及。” 繁體字為「頰上添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頰上添毫》在古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進一步研究資料以得到确切答案。

例句

1. 他的雕塑已經非常完美,如今他又在塑像的臉頰上頰上添毫,使其更顯逼真。

2. 這幅畫的細節已經非常精細,但畫家仍然在最後階段為之頰上添毫,以便使整幅畫更加生動。

組詞

頰下、添油加醋、頰花、頰紅

近義詞

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反義詞

畫蛇添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