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our directions of north,south,west and east]∶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quadrilateral]∶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隻四方的木頭匣子
(1).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禮記·射義》:“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韓愈 《闵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浒傳》第六六回:“四下裡,十數處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2).天下;各處。《易·姤》:“後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訓》:“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遊,以撫四方。” 高誘 注:“撫,安也。四方,謂之天下也。”《新唐書·吐蕃傳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勝景》:“他的父輩是個愛交遊的流浪漢,憑一付擔子,走遍四方。”
(3).指四方諸侯之國。《詩·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來賀。” 孔穎達 疏:“ 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諸侯之國皆貢獻慶之。”《論語·子路》:“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 楚國 ,不可救療。”
(4).指京城以外的地區。《東觀漢記·馬廖傳》:“ 長安 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5).指四方之神。《禮記·曲禮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徧。” 鄭玄 注:“祭四方,謂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東, 祝融 、 後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禮記·祭法》:“四坎壇,祭四方也。” 鄭玄 注:“四方,即謂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壇,川谷於坎。”《漢書·禮樂志》:“練時日,侯有望,焫膋蕭,延四方。” 顔師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6).指正方形或立方體。《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沒見過那豪傑,是四方腦袋,八楞兒腦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四方"作為漢語常用詞彙,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共包含三重含義:
在數學領域,《九章算術》卷一方田章明确記載:"方田術曰:廣從步數相乘得積步",其中"方田"即指四邊形田地,印證幾何學定義(參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九章算術譯注》)。
“四方”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方向概念 指東、南、西、北四個地理方位。如《禮記·射義》記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古時用弓箭象征男兒志在四方。
泛指空間範圍 可表示天下、各處或廣泛區域。如柳杞《好年勝景》中“走遍四方”,以及《詩·大雅·下武》“四方來賀”的諸侯朝貢場景。
政治地理概念 特指諸侯國或京城以外的地區。如《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祭祀時“祭四方”,暗含對諸侯疆域的統禦意義。
幾何形态特征 指正方形或立方體。如滬江詞典提到“四方的木頭匣子”,查字典網也明确标注其數學屬性。
文化象征意義 包含四方之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意象,以及衍生詞“四方八面”表示全方位覆蓋。
以上解釋綜合了《禮記》、古代詩文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查看完整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标注的原始網頁。
罷出呗佛白無常百葉圖部居摻落蟬媛朝裡無人莫做官陳詞濫調城編貂冠貂裘發縱指使伏翼膏肓高挹管綜寡狀漢蔥杭緞閡隔闳言高論幻耀建寅月絞帶驕竪嘉問集抄筋力卷石控鹄口觜困蹙連鍋端潦糞魯連辭賞羅缬冒混劘規納垢藏污濆溢惬望傾仄窮荒齊天大聖任持三品蒭豆霜顱雪颔誰邊黍稭四察送赆王充文绶文緣無敵天下顯明賢朋洩密隙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