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箨的意思、卷箨的詳細解釋
卷箨的解釋
猶掃箨。比喻消滅敵軍。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發難》:“你看這 洛陽 地面,人不知兵,勢猶捲籜,好喜好喜!”參見“ 掃籜 ”。
詞語分解
- 卷的解釋 卷 à 可以舒展和彎轉成圓筒形的書畫:長卷。畫卷。手卷。 書籍的冊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書十萬卷。卷帙(書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裝起來稱“帙”,即書套。現一般指書籍)。 考試用的紙:試卷。 機關裡分
- 箨的解釋 箨 (籜) ò 竹筍上一片一片的皮。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卷箨(juǎn tuò)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與竹類植物的生長特性相關,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解析
卷箨指竹筍外層包裹的筍殼(箨)在生長過程中自然卷曲的狀态。其中:
- “箨”(tuò):即竹筍外層的硬質皮殼,又稱“筍箨”或“竹箨”,具有保護竹筍嫩芽的作用。
- “卷”:形容筍殼因竹筍生長而逐漸展開、翻卷的形态,如《齊民要術》載:“竹初生時,箨卷而未舒。”
二、引申義與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文中,“卷箨”常被賦予自然生機或時序更替的象征意義:
- 新生與蛻變
如唐代李賀《昌谷北園新筍》詩:“箨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以“箨落”暗喻竹筍掙脫束縛、拔節而生的過程,“卷箨”即此蛻變的前奏。
- 季節标志
宋代陸遊《新竹》雲:“解箨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影離離。”“卷箨”成為春末夏初竹筍生長的典型物候特征。
三、植物學關聯
從植物學角度,“卷箨”體現了竹類器官發育的特殊性:
- 功能:筍殼的卷曲結構可減少水分蒸發,抵禦蟲害,直至竹竿木質化後自然脫落。
- 形态:未展開的箨片呈筒狀卷曲,隨竹節伸長逐漸展開,基部留存為竹竿的“箨環”。
四、典籍例證
- 《本草綱目·竹部》(明·李時珍):
“竹筍…箨卷裹其中,味甘美。”
- 《筍譜》(宋·釋贊甯):
“筍之初萌,箨皆環卷,如甲胄裹身。”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植物學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 《齊民要術校釋》(賈思勰著,缪啟愉校釋)
- 《全唐詩》(中華書局)
- 《陸遊全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 《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
- 《筍譜》(宋代僧贊甯撰)
網絡擴展解釋
“卷箨”是一個較為冷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juàn tuò
- 本義:原指“掃箨”,即掃除筍殼(“箨”指竹筍外層的皮)。
- 比喻義:引申為“迅速消滅敵軍”,強調軍事行動如掃除筍殼般幹脆利落。
2.出處與用例
- 明代梅鼎祚的戲曲《玉合記·發難》中曾用此詞描寫戰事:“人不知兵,勢猶捲籜”,形容洛陽守軍勢單力薄,敵軍可輕易攻破。
3.現代使用
- 該詞屬于古漢語範疇,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
4.補充說明
- 由于“卷箨”的權威釋義來源較少(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其具體語境可能需結合古籍進一步考證。
如需深入探究,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瀾百年樹人逩波避青娼婦琛貢遲眉鈍眼川氣傳旨賨布單調大諾遞遷狄香防拟蜚鳥盡,良弓藏福草高燒工作貫通骨渌渌候台夾剪殲剝将機就機奸聲禁衛兵咎丑舉一反三開斥鑼鍋稆豆蔑須有旻蒼明斷南裔女孩破蒸籠不盛氣堡聚起局青丘子齊氣瑞木跚橇哨所飾亂十年浩劫擡秤探微退換宛笃完小文劍迕指狹陋鄉約仙人跳肖貌霞液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