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防拟的意思、防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防拟的解釋

猶防備。《梁書·羊侃傳》:“時 景 既卒至,百姓競入,公私混亂,無復次第。 侃 乃區分防拟,皆以宗室間之。”《北史·楊素傳》:“時皇太子入居 大寶殿 ,慮上有不諱,須豫防拟,乃手自為書,封出問 素 。”《資治通鑒·隋炀帝大業八年》:“但夷狄多詐,深須防拟,口陳降款,毋宜遽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防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為“防備和應對”,強調預先設防以抵禦可能的威脅或變故。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本義指堤壩,引申為戒備、守衛。《說文解字》釋:“防,堤也。”如《國語·周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 意為揣度、預備。《說文解字》注:“拟,度也。”如《周易·系辭上》:“拟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

    “防拟”合成後,指通過預先籌劃以應對潛在風險。


二、文獻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752頁)

    明确收錄“防拟”詞條,釋義為:“防備;防範以應對。”

    例:《宋史·兵志》:“邊城防拟,當恃将帥之謀。”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2.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教育部)

    定義為:“預先設防以備不測。”

    例:古代兵書常強調“防拟周密,不可輕敵”。

    (來源: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3. 曆史軍事文獻

    《武經總要》載:“屯兵之處,須防拟夜襲。”體現其軍事防禦語境中的使用。


三、語用特征


四、同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 差異
防拟 預防+主動應對 含“拟”(籌劃)之意
防備 警惕+守衛 偏靜态防禦
防範 警戒+避免 強調風險規避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台灣教育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DB/OL].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
  3. 脫脫等. 《宋史·兵志》[M]. 中華書局, 1977.
  4. 曾公亮、丁度. 《武經總要》[M]. 明代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防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防備、預先防範,強調在行動前做好預防措施。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由“防”和“拟”組成:

    • 防:指防備、預防,如《說文解字》中“防,堤也”,引申為阻擋危險。
    • 拟:原意為推測,但在“防拟”中與“防”連用,整體含義偏向預先籌劃與戒備()。
  2. 古籍用例

    • 《梁書·羊侃傳》:“區分防拟,皆以宗室間之。”指對混亂局勢的預先防備。
    • 《北史·楊素傳》:“慮上有不諱,須豫防拟。”意為對潛在危機的預防()。
  3. 近義詞與用法
    與“防備”“防範”同義,多用于描述軍事、政治或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例如《資治通鑒》中“深須防拟”指對夷狄詐降的警惕()。


與現代用法的差異

“防拟”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逐漸被“防備”“預防”等詞彙替代。其古義更強調系統性籌劃,而非單純的被動防禦()。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梁書》《北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魁抱告報況餔啜超世絕倫差殊湁潗醇駮出糗聰明反被聰明誤催索痤疿憚色奠饋凋困疊繞鬥折蛇行杜微慎防非我莫屬敷佑各式各樣管紗貴豪歡忭火旛蛟虬架子車京邑涓流馂餡扛鼎拔山侃侃誾誾誇口庫侖撈缯聊以解嘲陵令禮順龍陣風律風面革袍界篇述橋栅輕裘緩辔罄輸窮追猛打鵲面弓瑞像爇節省禁伸腿拾遺記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私産制度瑣秩鐵車文子同升無怪乎小嬸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