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鳥盡,良弓藏的意思、蜚鳥盡,良弓藏的詳細解釋
蜚鳥盡,良弓藏的解釋
比喻大功告成,出力的人就被抛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範蠡 遂去,自 齊 遺 大夫種 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 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詞語分解
- 蜚鳥的解釋 飛鳥。《墨子·非樂上》:“今人,固與禽獸、麋鹿、蜚鳥、貞蟲異者也。” 孫诒讓 間诂:“蜚與飛通。”《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故雖有彊國勁兵,陛下逐走獸,射蜚鳥,弘遊燕之囿,淫縱恣之觀,極馳騁之樂,自
- 弓藏的解釋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令武士縛 信 ,載後車。 信 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後因以“弓藏”指功成被棄。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
網絡擴展解釋
“蜚鳥盡,良弓藏”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含義
- 字面解釋:當飛鳥被射盡後,精良的弓箭就會被收起來不再使用。
- 比喻義:比喻事情成功後,曾經出力的人被抛棄或消滅,多用于形容統治者對功臣的猜忌和打壓。
出處與典故
- 原始出處: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國謀臣範蠡在功成後離開越國,并寫信勸告另一功臣文種:“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其患難,不可與其樂。”
- 相關成語:常與“狡兔死,走狗烹”連用,強化“過河拆橋”的寓意。
用法與場景
- 警示作用:提醒人們注意功成身退,避免因權勢過大而招緻災禍。
- 曆史評價:多用于評價古代帝王誅殺功臣的行為,如劉邦、朱元璋等。
- 現代引申:也可比喻組織或團隊在達成目标後忽視貢獻者的價值。
示例
- 古代:韓信被劉邦誅殺,印證了“鳥盡弓藏”的規律。
- 現代:公司上市後創始人遭排擠,被形容為“蜚鳥盡,良弓藏”。
補充說明
- “蜚”與“飛”:古漢語中“蜚”通“飛”,兩者含義相同。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但實際使用中多含貶義,暗含對忘恩負義行為的批判。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背景,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曆史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蜚鳥盡,良弓藏》的意思
《蜚鳥盡,良弓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在逆境中隱藏才能或者保持實力,等待時機。
《蜚鳥盡,良弓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蜚鳥盡,良弓藏》這個詞可以分為以下的部首和筆畫:
蜚:部首:虍,筆畫:13
鳥:部首:鳥,筆畫:2
盡:部首:屍,筆畫:6
良:部首:艮,筆畫:7
弓:部首:弓,筆畫:3
藏:部首:艹,筆畫:6
《蜚鳥盡,良弓藏》的來源
《蜚鳥盡,良弓藏》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漢書·王莽傳》:“箭不虛發,蜚鳥盡,良弓藏。”意思是箭不會無效地發射,飛鳥都會被射中,好的弓會被隱藏起來。後來逐漸演變為比喻在困境中保持實力。
《蜚鳥盡,良弓藏》的繁體
《蜚鳥盡,良弓藏》的繁體寫法為「飛鳥盡,良弓藏」。
《蜚鳥盡,良弓藏》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蜚鳥盡,良弓藏》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飛鳥盡,良弓藏」。
《蜚鳥盡,良弓藏》的例句
他在困境中沉着應對,蜚鳥盡,良弓藏。
《蜚鳥盡,良弓藏》的組詞
組詞:蜚語、蜚聲。
《蜚鳥盡,良弓藏》的近義詞
近義詞:韬光養晦、蓄勢待發。
《蜚鳥盡,良弓藏》的反義詞
反義詞:魚目混珠、露鋒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