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探索微妙的事理。 唐 張說 《<上官昭容集>序》:“ 上官昭容 ……明淑挺生,才華絶代,敏識聰聽,探微鏡理。”《舊唐書·王虔休傳》:“適遇有知音者,與臣論及樂章,探微賾奧,窮理盡性。”
(2).謂察知微細之事。 明 邵璨 《香囊記·治吏》:“俺恩相霜威鐵面,巡四國褰帷露冕,探微擿伏能視遠。”
“探微”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深入研究事物背後隱藏的深刻道理或精微的學問,常用于學術、哲學等領域。例如唐代張說在《上官昭容集序》中提到“探微鏡理”,即通過細緻探究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律。
強調對細節的敏銳觀察和洞察,能夠發現常人不易察覺的細微之處。如明代邵璨《香囊記·治吏》中“探微擿伏能視遠”,形容官吏明察秋毫的能力。
總結來看,“探微”既可用于抽象的理論探索,也可指具體的細節洞察,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側重點。
探微(tànwē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微小的事物或微細的現象,也可以指對事物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研究。它常用于形容對于細節的關注和揭示,或者對于微小的變化和變動的察覺。
探微的偏旁部首是手(扌)和微(彳),總共有12個筆畫。
探微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繁體字為「探微」。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探微的形态與現代稍有不同,通常為「探」字在上方,「微」字在下方。古代寫法更加融入了一種藝術性和書法美感。
1. 他善于探微,可以發現問題中隱藏的不為人察覺的細節。
2. 經過長時間的探微研究,科學家們終于揭示出了這個微小生物的生命周期。
組詞:探微攝影、探微科技、探微報告。
近義詞:探究、探索、察覺。
反義詞:批量、整體、概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