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年浩劫的意思、十年浩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年浩劫的解釋

即十年内亂。 冰心 《空巢》:“ 老梁 看到我塗黑臉的那一天,隻是十年浩劫的開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年浩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十年浩劫”指中國1966年至1976年發生的“文化大革命”時期。該詞由“十年”和“浩劫”組成,其中“浩劫”源自佛教用語,意為巨大災難,現多指深重的人為災難。

二、曆史背景

  1. 時間範圍:特指1966年5月16日至1976年10月(即“文化大革命”時期)。
  2. 社會影響:該時期被描述為“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曆史階段,造成教育、文化等領域嚴重破壞。

三、文學引用

作家冰心在《空巢》中寫道:“老梁看到我塗黑臉的那一天,隻是十年浩劫的開始!”,這一表述成為該詞的重要文學例證。

四、詞語演變

原為“十年内亂”的同義詞,後逐漸成為特定曆史時期的代稱。相關表述還有“十年動亂”“文化滅絕”等。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讨論、曆史回憶錄等語境,如:


注: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評價,建議參考權威曆史文獻。部分例句引用自文學作品,具體語境需結合原文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年浩劫

《十年浩劫》是一個成語,意為長時間的災難或苦難。該詞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十”、“年”和“浩劫”。下面分别來拆分這三個字的部首和筆畫:

1. “十”字的部首是“十”,總筆畫數為2。

2. “年”字的部首是“幹”,總筆畫數為6。

3. “浩劫”中的“浩”字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11;“劫”字的部首是“力”,總筆畫數為7。

《十年浩劫》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曆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魯策一》篇中,描述了當時齊國國力衰敗,遭受了十年的戰争之苦。

在繁體字的寫法中,十年浩劫為「十年浩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十”字采用的是象形文字形式,表示數字10;“年”字是以麥字底下的記事符號表示,表示時間的長久;“浩”字則由“水”和“告”組成,意為浩大;“劫”字則由“力”和“去”組成,表示劫難。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十年浩劫》這個詞,例如:

1. 唐代的安史之亂給中國大地帶來了《十年浩劫》。

2. 這場戰争已經持續了《十年浩劫》,人們都非常向往和平的生活。

與《十年浩劫》相關的組詞有:

1. 浩劫重重

2. 浩劫未來

3. 浩劫過後

近義詞可以是災禍、苦難、劫難;反義詞可以是太平、安康、安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