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稆豆的意思、稆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稆豆的解釋

即黑小豆。複葉,花紫黑,莢長寸餘,豆黑色可食。野生,亦有種稙,多以飼馬。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三·穭豆》:“此即黑小豆也,小科細粒,霜後乃熟。”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菽》:“一種穭豆:此豆古者野生田間,今則北土盛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稆豆”的詞義解釋,綜合搜索結果可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植物學與藥用價值

  1. 基本定義
    稆豆(或寫作“穞豆”)是豆科植物黑小豆的别稱,具有野生或人工種植特性。其莢果長約寸餘,豆粒呈黑色,可食用或用于飼馬。

  2. 特征與分布

    • 形态特征:複葉,花紫黑色,豆莢細長,成熟于霜後。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河北、山東等地。
  3. 藥用功能
    中醫認為其具有健脾益腎、養陰除煩的功效,主治陰虛煩熱、自汗盜汗、風濕痹症等,常用量為2~4錢(約6~12克)。

二、文化引申義

稆豆在成語中象征“事物興旺發達”,源自農作物茁壯成長的意象,常用于形容發展迅速、繁榮昌盛的狀态。

注:部分文獻中“穞豆”與“稆豆”可能因字形或方言差異存在混用現象,但核心指向同一類豆科植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稆豆》的意思

《稆豆》(lǚ d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樂器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稆豆》的部首是⺿(糸)。

《稆豆》的總筆畫數為22畫。

來源

《稆豆》源自于古代樂器的一種形制特殊的打擊樂器。它是一種小型的樂器,形狀類似于豆子,因此得名。古代人們通常用木料将它制作成一對,敲擊它們可以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繁體

《稆豆》的繁體寫法為「穭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作《稆豆》時通常采用篆書或隸書的形式。篆書是古代印章上的文字形式,而隸書是秦朝時期用來書寫吏部文書的一種字體。

例句

1. 他手中拿着一對《稆豆》,擊奏出美妙的音樂。

2. 樂隊中的樂手們紛紛拿起《稆豆》,為觀衆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演奏。

組詞

1. 稆疏(lǚ shū):指揚聲器的一種形式,用于提高聲音的傳播效果。

2. 豆腐(dòu fu):制作自豆類制品的食物。

近義詞

樂器、打擊樂器。

反義詞

稆豆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