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性子的意思、耍性子的詳細解釋
耍性子的解釋
耍脾氣。 曲波 《林海雪原》二十:“你怎麼和這條瘋狗耍性子?” 駱賓基 《生與死》:“隊長太太勸我不要耍性子,還叫我回去。”
詞語分解
- 耍的解釋 耍 ǎ 遊戲:玩耍。耍笑。 玩弄,戲弄:耍弄。耍猴。 舞動,施展:耍滑。耍手藝。耍手腕。 筆畫數:; 部首:而; 筆順編號:
- 性子的解釋 .性情,脾氣。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楔子:“[老龍雲:]你怎生性子乖劣,不與小龍相和。” 清 李漁 《蜃中樓·回宮》:“我説你的性子略使一使,定要損傷許多元氣。” 梁斌 《播火記》十七:“他人
專業解析
耍性子是漢語常用口語詞彙,指因不滿或受委屈時表現出任性的情緒或态度,通常帶有主觀宣洩情緒的特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通過故意鬧别扭、不配合或生悶氣等方式表達不滿,常見于親密關系或非正式場合。
語義重點:強調情緒化的非理性行為,而非嚴肅對抗。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98頁。
二、語義特征分析
-
主觀性
行為主體多為因個人需求未滿足而情緒化,如兒童未能如願時哭鬧、成人因被忽視而冷戰。
來源:《漢語口語習用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27頁。
-
短暫性
區别于長期矛盾,"耍性子"通常持續時間較短,目的多為引起關注或獲得讓步。
來源:《漢語行為動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5年,第214頁。
三、典型使用場景
- 人際關系:家人、伴侶或朋友間因小事産生摩擦時,如"她沒買到喜歡的包就耍性子不吃飯"。
- 兒童行為:常見于幼兒表達需求受阻,如"孩子耍性子躺在地上哭"。
- 文學描寫:用于刻畫人物敏感或嬌慣性格,如小說中"大小姐又耍性子摔門而去"。
來源:《現代漢語用法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892頁。
四、近義詞辨析
- 使性子:與"耍性子"完全同義,屬方言變體(如北方方言)。
- 鬧脾氣:更側重外在吵鬧行為,而"耍性子"可包含沉默對抗。
- 發脾氣:情緒強度更高,可能伴隨語言或肢體沖突。
來源:《漢語同義詞詞典》複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458頁。
網絡擴展解釋
“耍性子”是一個漢語成語,指通過故意表現出任性、發脾氣或制造麻煩的行為,以達到吸引關注或滿足個人需求的目的。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核心定義:指故意耍脾氣或采取不合理行為,通常帶有目的性,如引起他人注意、宣洩情緒或實現某種訴求。
- 詞源結構:由“耍”(戲弄、表現)和“性子”(脾氣、性格)組成,強調通過情緒化行為表達态度。
二、使用場景與特點
- 目的性:常見于人際交往中,例如:
- 親密關系中的撒嬌或抗議(如情侶、親子間);
- 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刻畫,如《林海雪原》中形容人物情緒化行為。
- 行為表現:可能表現為無理取鬧、固執己見、哭鬧等,程度從輕微任性到激烈沖突均可適用。
三、相關辨析
- 近義詞:耍脾氣、使小性子(更顯輕微或嬌嗔)。
- 情感色彩:通常含貶義,但特定語境下(如撒嬌)可能帶有中性或親昵意味。
四、注意事項
- 需結合語境判斷意圖,過度“耍性子”易引發矛盾,適度使用則可能成為情感表達方式。
- 在正式場合或嚴肅文學中,該詞多用于批評非理性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結構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林海雪原》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辯照逞胸陳吳蟲蛆創造教育踔起賜假電子琴東挦西撦兜心花伐木防衛過當發矢粉白黛綠墳山公畜光烈緩慢階基浄都浄名糾纏激揚駿駒蘭若诔辭連保滿師門關惱恨内陸海念誦扭扯弄癡嚭嚭仆數清水冷竈拳猛勸善确立缺呀誳詭睿覽上乘聲呼設文濕漉漉適嗣事由始祖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四分五落探急晚進薇蕪無私有意先發制人陷刃小國寡民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