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榮忭 ”。
“榮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舊時公文或正式文書中,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釋義
該詞意為“榮幸歡欣”,表達因受恩寵或榮譽而感到喜悅的心情。它常作為公文套語,體現謙卑與感激的态度。例如唐代韓愈在《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中寫道:“無任榮抃之至”,即用此詞表達接受賞賜後的榮幸感。
詞源與演變
“榮抃”也寫作“榮忭”,二者互通。“抃”本指鼓掌,引申為歡欣;“榮”則強調因榮耀而産生的情緒。這種組合在唐代公文中逐漸固定為禮儀性表達。
使用場景
多出現在臣子向君主謝恩、文人回應褒獎等場合,如李德裕《進上尊號玉冊文狀》中“不任榮忭”即典型用法。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
提示:該詞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書面表達,日常交流或現代文書中無需使用。若需類似含義,可用“深感榮幸”“不勝欣喜”等替代。
《榮抃》是一個詞語,它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指光榮和抃持,也可理解為光榮地握緊。
《榮抃》的部首是草字頭,由“艹”構成,而它的筆畫數是10畫(“艹”為3畫,“抃”為7畫)。
《榮抃》這個詞語的來源尚不明确。在古代中國文化中,這個詞的用法和含義比較罕見,所以關于其來源的具體資料較為有限。
《榮抃》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并沒有特别的區别。
古代漢字寫法中,對于《榮抃》的書寫方式并沒有特定的規定。由于它的出現頻率較低,所以在古代文獻中并不常見。
1. 他用《榮抃》握住冠軍獎杯,感受着勝利的喜悅。
2. 在口語中,我們經常使用《榮抃》表示對對方的稱贊和贊美。
1. 榮耀:意為光榮和尊貴。
2. 抃持:意為緊緊握住或堅決支持。
光榮、榮耀、崇高、莊嚴
恥辱、丢失、卑劣、羞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