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闼的意思、省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闼的解釋

宮中;禁中。又稱禁闼。古代中央政府諸省設于禁中,後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稱。《漢書·谷永傳》:“臣 永 幸得給事中出入三年,雖執幹戈守邊垂,思慕之心常存於省闥。” 晉 潘嶽 《為賈谧作贈陸機》詩:“優遊省闥,珥筆華軒。” 唐 皇甫冉 《送袁郎中破賊北歸》詩:“ 黃香 省闥登朝去, 楊僕 樓船振旅歸。” 宋 司馬光 《和王少卿十日與留台國子監崇福宮諸官赴王尹賞菊之會》:“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闥要人看。”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任人不二,委 姚 宋 於朝堂;從諫如流,列 張 韓 於省闥。” 徐朔方 校注:“省闥,中央政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省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省闼”指宮中或禁中,即古代帝王居住和處理政務的禁地。該詞由“省”(行政機構)和“闼”(宮中小門)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禁中的官署門戶”。

二、字源與曆史演變

  1. 字義來源
    “省”在甲骨文中形似“眼睛觀察草木”,本義為“察看”,後引申為“禁中官署”(如中書省、尚書省)。
    “闼”指宮門或小門,合稱“省闼”即禁中官署的門戶,代指中央行政核心區域。

  2. 行政意義擴展
    元代起,“省”演變為地方最高行政單位(如行中書省),但“省闼”仍保留原義,專指中央政府機構所在的禁地。

三、用法與例句

  1. 文獻引用

    • 《魏都賦》:“禁台省中,連闼對門”。
    • 《漢書·谷永傳》:“臣永幸得給事中出入三年,雖執幹戈守邊垂,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闼”。
    • 潘嶽《為賈谧作贈陸機》:“優遊省闼,珥筆華軒”。
  2. 語境特點
    多用于描述官員在禁中履職或表達對朝廷的忠誠,具有莊重、正式的文體色彩。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魏都賦》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曆史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省闼的意思

《省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能預見未來,有提前了解和消除危險的意思。

部首和筆畫

《省闼》的部首是阝(阜)字旁,總筆畫數為14。

來源和繁體

《省闼》來源于古代的文獻,在《莊子·外篇·大宗師》中有記載,意思是“提前了解危險,消除隱患”。在繁體字中,用「省闥」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古時候《省闼》的寫法為「阜咄」,這是由部首阜和字形相近的咄字組成。

例句

1. 我通過多年的經驗,對行業發展有一些《省闼》,能夠預測到未來的走勢。

2. 戰士們的訓練有嚴格的計劃,《省闼》了戰争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情況。

組詞

1. 預見:提前看到或感知到未來的事情。

2. 預知:對未來的情況進行提前的了解和洞察。

3. 提前:在原定時間之前進行或發生。

近義詞

1. 看穿:透徹地認識到某種情況,洞察到真相。

2. 風險預警:提前察覺到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預防。

反義詞

1. 糊塗:指對事情不明不白,沒有清楚了解和認識。

2. 漫不經心:對事情毫不關心,缺乏預見性和思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