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闼的意思、省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闼的解釋

宮中;禁中。又稱禁闼。古代中央政府諸省設于禁中,後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稱。《漢書·谷永傳》:“臣 永 幸得給事中出入三年,雖執幹戈守邊垂,思慕之心常存於省闥。” 晉 潘嶽 《為賈谧作贈陸機》詩:“優遊省闥,珥筆華軒。” 唐 皇甫冉 《送袁郎中破賊北歸》詩:“ 黃香 省闥登朝去, 楊僕 樓船振旅歸。” 宋 司馬光 《和王少卿十日與留台國子監崇福宮諸官赴王尹賞菊之會》:“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闥要人看。”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任人不二,委 姚 宋 於朝堂;從諫如流,列 張 韓 於省闥。” 徐朔方 校注:“省闥,中央政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闼(shěng tà)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專指宮廷禁苑或中央官署,尤指皇帝處理政務的核心區域。其釋義可從字源、曆史制度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 本義為宮禁,引申為中央行政機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省,視也。從眉省,從屮。”後特指尚書省等中樞衙門 。
    • 如“尚書省”“中書省”均源于此,代指朝廷機要部門。
    • 指宮中小門,《說文解字》載:“闼,門也。”引申為宮廷内部。班固《漢書·樊哙傳》注:“闼,宮中門也。”
    • 常見于“禁闼”“青瑣闼”等詞,象征權力核心的隱秘性。

二、制度沿革

“省闼”作為固定稱謂,盛行于漢至唐代:


三、文學意象

在詩文中,“省闼”承載權力與禁密的雙重意象:


四、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綜合定義為:“省闼,禁中,宮中。亦指朝廷機要之地。”其概念核心始終圍繞皇權運作的核心場域,兼具地理空間與政治權力的雙重屬性。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範晔《後漢書·百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杜佑《通典·職官典》(浙江古籍出版社)
  4. 李白《贈郭将軍》(《全唐詩》卷168)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冊第1103頁)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國學大師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省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省闼”指宮中或禁中,即古代帝王居住和處理政務的禁地。該詞由“省”(行政機構)和“闼”(宮中小門)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禁中的官署門戶”。

二、字源與曆史演變

  1. 字義來源
    “省”在甲骨文中形似“眼睛觀察草木”,本義為“察看”,後引申為“禁中官署”(如中書省、尚書省)。
    “闼”指宮門或小門,合稱“省闼”即禁中官署的門戶,代指中央行政核心區域。

  2. 行政意義擴展
    元代起,“省”演變為地方最高行政單位(如行中書省),但“省闼”仍保留原義,專指中央政府機構所在的禁地。

三、用法與例句

  1. 文獻引用

    • 《魏都賦》:“禁台省中,連闼對門”。
    • 《漢書·谷永傳》:“臣永幸得給事中出入三年,雖執幹戈守邊垂,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闼”。
    • 潘嶽《為賈谧作贈陸機》:“優遊省闼,珥筆華軒”。
  2. 語境特點
    多用于描述官員在禁中履職或表達對朝廷的忠誠,具有莊重、正式的文體色彩。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魏都賦》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曆史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嗌嘔百恨備水避次比度茶竈除班楚嚴鼓大綱丹臼倒衣大質點洗弟共蠹國渎斁符告膏炬過摩古往今來嘉悼降逮積甲如山急拍拍疾首蹙頞眷望科判客舍唔哩聊浪麟迹龍袖賣國求榮冒占駡嚷沒計奈何美食膜外囊書拟範匹夫庶婦鉛虎曲迂壤末入寂十字街頭水沈私告司官松喬宿夜天球同牀異夢萬民牌傘宛缛問語湘東一目仙漏小樓羅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