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督的意思、課督的詳細解釋
課督的解釋
(1).督責;督促。《後漢書·樊宏傳》:“ 準 課督農桑,廣施方略,朞年間,穀粟豐賤數十倍。”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築塘時,與匠作同甘苦,課督有法。”
(2).特指督促交納賦稅。 宋 沉括 《同提點廣南東路刑獄公事文思副使兼禦史大夫趙君墓志銘》:“州縣課督慘刻,民有自相儥賣或為盜山澤間。”
詞語分解
- 課的解釋 課 (課) è 教學上的一個階段:上課。課時。課間。曠課。授課。課餘活動。 教學的科目:課程。課表。基礎課。專業課。課本。課文。 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課徒。課讀。 古代的一種賦稅:國課。完糧交課。 使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課督是古漢語複合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一、考核與監督
指對事務或人員執行情況的考察與監管,多用于行政、教育領域。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為“考核監督”,如清代文獻中“課督賦稅”指核查賦稅征收狀況。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課”本義為“按标準考核”,如《管子·七法》“成器不課不用”(不經驗核的兵器不投入使用)。
二、責罰與督促
強調通過問責手段促使對象履行職責,含警示意味。
例證:
《辭源》引柳宗元《零陵三亭記》“逋租匿役,期月辦理”,描述官吏通過“課督”追繳欠稅。
字源解析: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七冊).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 王力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商務印書館, 2023.
-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21.
網絡擴展解釋
“課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基本含義:督責與督促
- 廣義指督促事務的執行,例如農桑、工程等。例如:
- 《後漢書·樊宏傳》記載:“準課督農桑,廣施方略,朞年間,穀粟豐賤數十倍”,指官員督促農業生産。
- 明代鄭仲夔《耳新·經國》提到:“築塘時,與匠作同甘苦,課督有法”,描述對工程實施的嚴格監督。
2.特指含義:督促賦稅
- 專用于行政領域,指對賦稅征收的監管。如宋代沈括在《趙君墓志銘》中記載:“州縣課督慘刻,民有自相儥賣或為盜山澤間”,反映當時因嚴苛催稅導緻的社會問題。
補充說明
-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對學生學習的嚴格督促”,可能是詞義的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但傳統文獻中未見此例證。
來源建議
-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耳新》等古籍,或查閱權威組詞詞典(如)。
别人正在浏覽...
八絕把脈班操變容二極管辯眼鄙惡蠶書常局出按春岚慈蔭粗壯淡水魚颠題逢遌古道輷然鴻聲桓山之悲踐履街心公園雞飛狗走禁火辰緊要樛結峻朵舉足狂吠狴犴賫志而殁樂喪連珠寨黎布靈禽留戍裡學露鴻愍忌密微拟疏鵬背貧虛迫索籤河情貌窮黩啓手秋霰囷倉穰子實福詩毫衰當益壯司爨素契速檀體候徒亂人意歪人文秘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