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督的意思、課督的詳細解釋
課督的解釋
(1).督責;督促。《後漢書·樊宏傳》:“ 準 課督農桑,廣施方略,朞年間,穀粟豐賤數十倍。”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築塘時,與匠作同甘苦,課督有法。”
(2).特指督促交納賦稅。 宋 沉括 《同提點廣南東路刑獄公事文思副使兼禦史大夫趙君墓志銘》:“州縣課督慘刻,民有自相儥賣或為盜山澤間。”
詞語分解
- 課的解釋 課 (課) è 教學上的一個階段:上課。課時。課間。曠課。授課。課餘活動。 教學的科目:課程。課表。基礎課。專業課。課本。課文。 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課徒。課讀。 古代的一種賦稅:國課。完糧交課。 使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課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基本含義:督責與督促
- 廣義指督促事務的執行,例如農桑、工程等。例如:
- 《後漢書·樊宏傳》記載:“準課督農桑,廣施方略,朞年間,穀粟豐賤數十倍”,指官員督促農業生産。
- 明代鄭仲夔《耳新·經國》提到:“築塘時,與匠作同甘苦,課督有法”,描述對工程實施的嚴格監督。
2.特指含義:督促賦稅
- 專用于行政領域,指對賦稅征收的監管。如宋代沈括在《趙君墓志銘》中記載:“州縣課督慘刻,民有自相儥賣或為盜山澤間”,反映當時因嚴苛催稅導緻的社會問題。
補充說明
-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對學生學習的嚴格督促”,可能是詞義的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但傳統文獻中未見此例證。
來源建議
-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耳新》等古籍,或查閱權威組詞詞典(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課督》的意思
《課督》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含義是指教導、指揮課堂,管理學生學習的人,即教師或班主任。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課督》的部首是讠(訂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課督》一詞的來源,主要是由“課”和“督”兩個字組成。
繁體
《課督》在繁體中,寫作「課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課督》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課督》可以寫作“課督”,其中的音節「ㄎㄜ」以前是寫作「ㄎㄝ」的。
例句
1. 他是一位優秀的《課督》,學生們都很喜歡他。
2. 作為《課督》,他在班級中建立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組詞
1. 課程督導:負責對學校的課程進行督導和評估。
2. 班主任:負責管理和教導學生的老師。
近義詞
1. 教導:指導、教育。
2. 指揮:管理、領導。
反義詞
學生:被指導和管理的對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