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治的意思、出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治的解釋

治理國家。 明 宋濂 《送徐教授纂修日曆還任序》:“凡興王出治之典,命将行師之績,采章文物之懿,律曆刑法之詳……必商榷而謹書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父下凡诏書》二:“至若閨門為王化之始,宮中為出治之原,故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國,而欲治其國者必先齊其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出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實施治理、推行政治措施,強調統治者或執政者将治國理念付諸實踐的行為。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出治(chū zhì)

指君主或執政者施行治理國家的政策與法令,使國家安定有序。

語源解析:


二、經典文獻用例

  1. 《尚書·周官》

    "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出治之原也。"

    釋義:三公職責在于制定治國方略,是實施治理的根本。

    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2015年修訂版)。

  2. 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

    "人君之出治,必先正其心以立其綱。"

    釋義:君主推行治理,必先端正自身以确立治國綱領。

    來源:中華書局《王夫之全集》第10冊(2012年版)。


三、相關詞彙辨析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86頁、第1521頁。


四、曆史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在傳統政治哲學中,"出治"常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關聯:


引用文獻彙總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7年。
  2. 《十三經注疏·尚書》,中華書局,2015年。
  3. 《王夫之全集》,中華書局,2012年。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5. 《黃宗羲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社紙質版本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出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治理國家,多用于描述君主或統治者實施治國理政的行為。以下從詞義、結構、用法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1.詞義解析

2.詞語結構

3.用法與語境

4.來源與演變

“出治”一詞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實用性,既可用于分析古代治國理念,也能輔助理解當今社會治理的邏輯。如需更深入探究其曆史用例,可參考《天父下凡诏書》等文獻中的具體表述。

别人正在浏覽...

鞍前馬後白面郎君半癡不颠鞭茁不琅鼓猜憚誠念吃重仇首檮演打茶會丹白啖函單價钿粟豆人紙馬貳屬放荒芳樹發痫楓木人公善貫綜骨牌凳還诏合機家夥座兒晶格計然之策激湍酒缾決擇俊弼峻網诳亂殓衣糲食亂道洛陽才子眉睫攀絆郫筒器量輕翼犬馬之養挼曲子蛇黃食陳施翮壽畫雙文殊稱厮搏邃情套言通事官僞善先資曉洞哮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