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荊的意思、班荊的詳細解釋
班荊的解釋
謂朋友相遇,共坐談心。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五:“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詩:“班荊陪舊識,傾蓋得新知。” 明 方孝孺 《借竹軒記》:“自旦至暮,班荊列坐,久之,乃各罷去。” 章炳麟 《社會通诠商兌》:“其在同黨,雖無葭莩微末之親,一見如故,班荊而與之食。”參見“ 班荊道舊 ”。
詞語分解
- 班的解釋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學習的組織:班組。班級。班長。班主任。領班。 軍隊編制中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場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荊的解釋 荊 ī 落葉灌木,葉有長柄,掌狀分裂,開藍紫色小花,枝條可編筐籃等(亦稱“楚”):紫荊。荊條。荊棘。披荊斬棘。 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負荊請罪。 中國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時楚國别稱:荊州。荊璞(喻美質
網絡擴展解釋
“班荊”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朋友途中相遇,鋪荊條于地而坐,共叙舊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班”意為鋪開,“荊”指荊條或灌木枝條。字面意思為鋪開荊條當坐席,常用于描述友人偶遇時不拘禮節、就地交談的情景。
二、典故出處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時期,楚國大臣伍舉(椒舉)逃亡至鄭國,途中與好友聲子相遇。兩人“班荊相與食,而言複故”(鋪荊條于地,邊吃邊商議返回楚國之事)。這一場景成為後世形容故友重逢的經典意象。
三、用法延伸
- 象征友誼:體現友人間的信任與親密,如陶淵明詩句“班荊坐松下,數斟已複醉”。
- 成語擴展:常以“班荊道故”四字成語形式出現,強調談論往事的情境,如章炳麟《社會通诠商兌》中用例。
- 文學意象:古代詩文中多用于渲染質樸真摯的交往氛圍,如高正臣《晦日重宴》提及“班荊陪舊識”。
四、注意誤區
部分解釋(如)誤将“班荊”拆解為班超、荊轲兩人,實為望文生義。該詞核心場景為鋪荊叙談,與具體曆史人物無直接關聯。
理解“班荊”需結合其典故背景,重點把握“友人偶遇”“不拘形式”“叙舊談心”三層含義,常見于古典文學與成語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班荊(bān jīng)這個詞主要用于形容物品或事物不整齊、混亂的狀态。下面是關于班荊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班(bān)的部首為王,總筆畫為10;
- 荊(jīng)的部首為艹,總筆畫為9。
來源:
班荊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既有來自方言的影響,也有曆史文化的淵源。具體的起源并不十分清楚。
繁體:
班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班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班荊的寫法與現代相似。班的古代寫法為「般」,荊的古代寫法為「梬」。
例句:
1. 整理房間之前真是一片班荊了。
2. 這場比賽前,球隊的戰術完全班荊狀态,需要調整。
組詞:
與班荊相關的詞彙包括班荊狀态、班荊不整、班荊亂等。
近義詞:
與班荊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混亂、淩亂、雜亂等。
反義詞:
與班荊意思相反的詞彙有整齊、有序、井然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幫助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