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将的意思、軍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将的解釋

(1).軍中的主将。《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将皆命卿。”《詩·小雅·瞻彼洛矣》“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漢 鄭玄 箋:“時有征伐之事,天子以其賢,任為軍将,使代卿士,将六軍而出。”

(2).山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 軍将山 ,縣西南四十裡。 南唐 時,屯兵於此,以備 吳越 ,因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軍将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基礎釋義

指軍隊中的将領或統帥,即統率士兵的軍事指揮官。該詞屬并列式合成詞,“軍”指武裝部隊,“将”指率領、指揮。古代文獻中多強調其“領兵作戰”的核心職能,如《漢語大詞典》釋為“統率軍隊的将領”。

二、曆史演變與制度含義

  1. 周代軍事職官:

    西周至春秋時期,“軍将”為高級武官職稱。《周禮·夏官》載:“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軍将皆命卿”,指一軍最高指揮官,由卿爵擔任。

  2. 唐代節度使别稱:

    唐代節度使掌地方軍政,亦稱“軍将”。《新唐書·百官志》記:“節度使掌總軍旅……行則建節、府樹六纛,外任之重莫比焉”,其職權涵蓋統兵、財政與民政。

三、現代語義與用法

現代漢語中,“軍将”作為曆史詞彙,常見于文言語境或曆史研究,如“三軍将帥”。日常用語更傾向使用“将軍”“将領”等詞。《現代漢語詞典》标注其為“書面語”,釋義側重軍事統帥角色。

語源參考:

“軍”本義為戰車圍營(《說文解字》:“軍,圜圍也”);“将”原意為“率領”(《說文》:“将,帥也”)。二字組合強化軍事統領職能,構詞邏輯清晰,符合古漢語并列結構特征。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軍将”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詳細解釋:

  1. 軍中的主将
    這一釋義源自周代軍制。《周禮·夏官·序官》記載:“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将皆命卿。” 這裡的“軍将”指統領一軍(12,500人)的最高指揮官,通常由卿級官員擔任。例如,《詩經·小雅·瞻彼洛矣》中提到“以作六師”,鄭玄注解稱“軍将”由天子任命,代卿士統兵出征。

  2. 山名
    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江蘇常州府有“軍将山”,位于縣西南四十裡。此山因南唐時期屯兵防備吳越而得名。

補充說明: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考據,可參考《周禮》《讀史方輿紀要》等典籍,或查看上述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卑稱猜斥成書充足理由律純文學戴雞佩豚大曆十才子底簟定當定局東床嬌客東宮三師遁佚訪诹跗萼連晖箇能過款果下之乘國祚畫棟飛甍婚書監故賤入貴出角端鹪栖介婦積想伎藝絶交書矩式潰敗勞筋苦骨靈天表龍躔埋沒冒不失眠雲卧石珉石圮地前兒其命維新輕俊輕佾蹊隧羣翔容讓榮忝三三徑商枚弄色深眇獅子花衰色霜螯歲時貪酷歎譽通鼻子違謬伍子胥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