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棺椟。一種薄闆小棺。《新唐書·回鹘傳下》:“死以木匵歛置山中,或系於樹,送葬哭泣,與 突厥 同。”
“木匵”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字形和文獻進行解析:
基本釋義
“匵”讀作dú,本義為木制的匣子或櫃子,與“櫝”同義。《說文解字》解釋為“匱也”,即收納物品的容器。例如《論語·子罕》中提到“韞匵而藏諸”,指将美玉藏在木匣中。蘇曼殊在作品中用“柚木書匵”描述書櫃,說明其作為儲物器具的功能。
引申含義
在曆史文獻中,“匵”也指代小型的木棺。如《漢書·楊王孫傳》記載帝堯下葬時用“木匵”,即小棺;《新唐書》提到回鹘人用木匵收斂遺體,懸于樹上。
字形與用法
“匵”由“匚”(象征容器)和“賣”(表音)組成,強調其收納屬性。因“匵”本身已含木制屬性,“木匵”可能是重複強調材質,或作為固定搭配使用。
總結來看,“木匵”指木制的匣櫃或小型棺材,屬于古代禮器或喪葬用具的範疇。
《木匵》是一個古代漢字,意思是指木頭或木質的東西。它可以代表家具、雕刻品、建築材料等與木材相關的事物。
《木匵》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相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木匵》最早見于《說文解字》,是經過演變擴展而來的字形。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木頭紋理,将木頭切削成不同形狀的器物,逐漸形成了“木匵”字形。
繁體字的《木匵》為「木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木匵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字形中間的“木”字常常更加簡化,類似「朩匭」。另外,字形的書寫形式在不同朝代也有所變化。
1. 屋子裡的桌椅全部都是用精美的木匵制成。
2. 他擅長雕刻,這個木匵雕塑是他親手制作的。
3. 這座古建築選用了上等的木匵作為建材,因此保存得很好。
- 木料 - 木質 - 木刻 - 木椅 - 木床 - 木箱
木頭、木材、木制品
金屬、石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