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流的意思、俗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流的解釋

(1).流行的習俗。 南朝 宋 謝鎮之 《與顧道士書》:“但久迷生死,隨染俗流,蹔失正路,未悟前覺耳。”

(2).庸俗,不高雅。《舊唐書·柳玭傳》:“崇好慢遊,躭嗜麯糵,以銜杯為高緻,以勤事為俗流,習之易荒,覺已難悔。”

(3).指庸俗之輩。 唐 韓愈 《薦士》詩:“俗流知者誰,指注競嘲慠。” 清 顧炎武 《孫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時僑寓太原不獲執绋》詩:“俗流騖聲華,考實皆凡庸。”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所以所謂‘一般人’,意即‘庸俗之輩’,是說我的作品不過為俗流所賞的庸俗之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俗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其核心釋義及用法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流行的習俗或風尚
    指社會上廣泛傳播的習俗或潮流,帶有中性描述性質。例如南朝宋謝鎮之《與顧道士書》提到“隨染俗流”,即指受當時流行風氣影響。

  2. 庸俗、不高雅
    用于批評缺乏格調或品味的事物或行為。《舊唐書·柳玭傳》中“以勤事為俗流”,即諷刺将務實工作視為庸俗之舉。

  3. 指庸俗之輩
    特指見識短淺、隨波逐流的人群。唐代韓愈《薦士詩》“俗流知者誰”便以此貶斥平庸之人。


二、語境應用示例


三、延伸辨析

該詞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含義側重不同: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其情感傾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舊唐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流

俗流是一個中文詞彙,可以拆分成“亻”、“水”兩個部首,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屬于漢字中的常用詞彙之一。

在繁體中文中,俗流的寫法為「俗流」,與簡體中文相同,隻是使用了繁體字形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俗流」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其屬于常用漢字範疇, 所以其字形相對比較穩定,并未發生太大的演變。

例句:

1. 他的作品承載了傳統文化的俗流。

2. 俗流的影響使得傳統藝術重新煥發了生機。

3. 這部電影嘗試打破了俗流的局限,引領了新的潮流。

組詞:

1. 俗話

2. 俗語

3. 俗世

4. 俗氣

5. 俗套

近義詞:

1. 通俗

2. 庸俗

3. 陳腐

反義詞:

1. 高雅

2. 典雅

3. 純粹

4. 新潮

請注意,以上所給的回答僅供參考,具體詞義還需根據上下文來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