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綏的意思、散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綏的解釋

副綏。禦者登車時挽手用的繩索。與君所執的正綏(即良綏)相對而言。《禮記·少儀》:“僕者右帶劔,負良綏,申之面,拖諸幦以散綏升,執轡然後步。” 孔穎達 疏:“散綏,副綏,僕登車既不得執君綏,故執副綏而升也。” 陳澔 集說:“良綏,正綏也……散綏,貳綏也,猶散材之散,正綏君所執,貳綏則僕執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綏”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語境下的解釋,具體如下:

一、古代禮儀中的含義(常見用法)

指禦者(駕車人)登車時使用的副綏,與君主或貴族所持的“正綏”(良綏)相對。

二、現代漢語的引申義(較少見)

形容事物排列散亂、無秩序的狀态,或形容行為、言語的混亂。

使用建議:

  1. 古代語境優先指代副綏,常見于文獻或曆史類文本。
  2. 現代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避免與古義混淆。若需嚴謹表達“混亂”,建議使用更通用的詞彙(如“散亂”)。

兩類解釋的差異源于詞義演變,需根據具體場景選擇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綏》的意思

《散綏》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解除不安或恢複秩序的意思。它的基本含義是分散整理,使得混亂或不安的情況逐漸變得有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綏》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的是“散”字的偏旁部首“攴”,右側是“綏”字的偏旁部首“纟”。這個詞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散綏》是現代漢語詞彙,來源于古代修辭手法。在古代文獻中,人們常使用“散為綏”的說法來形容通過分散整理、使得混亂處境逐漸安定的情況。

在繁體中文中,該詞的寫法與簡體相同,都是“散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候将《散綏》寫作“散綏”、“散鎖”、“散髓”等形式,但這些寫法已經很少使用了。

例句

1. 通過最新的管理策略,公司成功地實現了業績的散綏。

2.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散綏社會不安。

組詞

1. 散布:散播、傳播。

2. 散場:電影或演出結束後觀衆散去。

3. 綏靖:以緩和使安定,指對外交往時采取保持中立或避免沖突的政策。

近義詞

解散、安撫、平息、緩和。

反義詞

動蕩、混亂、紊亂、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