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無國君主政或賢臣輔政之國。《南齊書·天文志上》:“占曰:國去其君,有空國徙王。”《新五代史·唐六臣傳論》:“一君子存,羣小人雖衆,必有所忌,而有所不敢為;惟空國而無君子,然後小人得肆志於無所不為。”
(2).舉國。《新五代史·四夷傳附錄一》:“ 阿保機 躍然曰:‘ 張文禮 有金玉百萬,留待皇後,可共取之。’於是空國入寇。”
“空國”是古漢語複合詞,包含兩個主要義項:
一、指國家處于無主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為“謂無國君”,如《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之俗……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至漢興,匈奴空國入寇。”此處“空國”指匈奴趁漢朝初立、國力未穩之際大舉進犯。
二、指舉國上下全體行動。《古代漢語詞典》标注其引申義為“全國民衆或全體官員”,如《漢書·王莽傳》載:“莽乃空國裡甲士四十二萬人,號百萬。”描述王莽為展示軍力而調動全國兵力。宋代蘇舜欽《上範公參政書》亦有“空國而聽,庶幾有獲”的用法,指集中全國資源實施某項政策。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已不常用,但在曆史文獻解讀中仍具研究價值。構詞法采用“空(盡、全)+國”的偏正結構,與“空巷”“空城”等詞具有相同語法特征。
“空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權威詞典的釋義,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南齊書》《新五代史》等原始文獻。
抱木並禽彩繪餐啗吃不上吹毛洗垢春困大憝帶好兒代濟得一元寶斷壁頽垣多許蛾兒迩室藩伯費散封蔭幅練負石高菓子茶耿特枸杞子懷柔天下環鈎蠒蔔降止進惡酒母眷待絶嶮擴展壘陳靈峯蠻土毛藍杪頭納贽品選遷都棋處祈禱齊纨素認打仁佛閣忍氣吞聲神府聖燈實象束縮死力私醖忪蒙太昊特技攝影天植未孚桅索飨禮西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