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爾雅·釋草》“菤耳、苓耳” 晉 郭璞 注:“《廣雅》雲:枲耳也。亦雲胡枲。 江 東呼為常枲,或曰苓耳。形似鼠耳,叢生如盤。”
“常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詞義解釋
常枲(拼音:cháng xǐ)是一種草類植物的名稱,即“枲耳”(又稱蒼耳)。根據《爾雅·釋草》及晉代郭璞的注解,其特點包括:
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廣雅》(古代辭書),後被《爾雅》注釋引用,屬于古代植物分類中的名稱。現代植物學中對應的物種可能與蒼耳(Xanthium sibiricum)有關,但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
補充說明
因“常枲”為古代方言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建議進一步查閱《爾雅》《廣雅》等文獻或權威植物學資料确認細節。
常枲(cháng xī)是一個漢字詞語,常指經常或常見的樣子。
常枲由兩個部首組成:常(日常)和枲(木部)。它的總共有8個筆畫。
這個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在古代,常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彳、幾和日。而枲字則一直保留至今。
常枲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嘗縰」。
以下是一些關于常枲的例句:
1.他是一個常枲的顧客,每天都會來這家商店購物。
2.我們應該學會適應常枲的變化。
常枲的組詞有:常常、常見、常态等。
常枲的近義詞包括:常常、經常、時常。
常枲的反義詞是:少見、罕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