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豐采,神情。《晉書·庾亮傳》:“ 元帝 為鎮東時,聞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見,風情都雅,過於所望,甚器重之。”《南史·齊衡陽元王鈞傳》:“ 衡陽王 飄飄有淩雲氣,其風情素韻,彌足可懷。” 清 鈕琇 《觚賸·雪遘》:“才華豐豔,而風情瀟灑。” ********* 《東梓關》:“﹝ 文樸 ﹞在這深夜的沉寂裡靜靜的守視着他這種聚精會神的神氣,和一邊咳嗽一邊伸紙吮筆的風情。”
2.懷怉,志趣。《晉書·文苑傳·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 南朝 宋 鮑照 《送從弟道秀别》詩:“以此苦風情,日夜驚懸旗。” 唐 白居易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詩:“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陽兆鲲 《養生》詩:“賤骨便教埋海畔,窮途未減是風情。”
3.指風雅的情趣、韻味。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啟》:“常欲得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而病未能也。” 宋 陸遊 《雪晴》詩:“老來莫道風情減,憶向煙蕪信馬行。” 楊朔 《萬古青春》:“遠處有個人頭上戴滿了紅的黃的白的野花,用唱歌的調子大聲吆着牛翻地。倒底是青年人,喜歡風情。”
4.指男女相愛之情。 南唐 李煜 《柳枝》詞:“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芳魂感舊遊。” 宋 柳永 《雨霖鈴》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聽説世上男貪女愛,謂之風情。”
5.指色6*情。 徐遲 《牡丹》二:“劇中少女是以她的賣弄風情而為君王賞識的。”
6.指風土人情。如: 歐 美 風情;異國風情。亦指風氣。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在早這屯子的風情可壞呐。下雨天,大地主帶頭耍錢,不耍不行,不順他的意,飯碗也摔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風情漢語 快速查詢。
以下是“風情”(繁體:風情)的詳細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而成:
風土人情
指地域特有的自然風貌與人文習俗。常用于描述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例如“歐陸風情”“港澳風情”( )。
男女相戀的情懷
多指含蓄或外露的戀愛情感,如柳永《雨霖鈴》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現代語境中,“風情萬種”形容女性妩媚動人。
儀表與意趣
指人的風采、舉止或事物的獨特韻味,如“風情高雅”“别有一番風情”( )。
若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古籍用例,可參考《雨霖鈴》等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
《風情》是一個漢字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風姿、氣質或風度。
《風情》的拆分部首是“風”(fēng),表示與“風”相關。它由18個筆畫組成,其中包括“頁”、“目”、“冂”、“一”、“丶”、“凵”、“廠”和“乚”等部首。
《風情》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一書中。在古代,這個詞常常被用來形容人的儀态和風度,後來發展為形容事物的特殊韻味和情調。
《風情》的繁體字為「風情」,在繁體字的使用地區,如台灣和香港,人們通常使用繁體字書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風情》的字形稍有不同。漢字書寫的進化過程中,字形會隨着時間的推移産生一些變化。古時候的《風情》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意義和用法保持一緻。
1. 他有着一種獨特的風情,讓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2. 這幅畫的風情獨特,展現了藝術家的獨特才華。
風采、風度、風姿、風韻、韻味、氣質等
風韻、氣質、風采、風度
平凡、尋常、庸俗、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