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岔路的意思、三岔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岔路的解釋

同“ 三叉路 ”。《水浒傳》第三三回:“這 清風寨 卻在 青州 三岔路口,地名 清風鎮 。” 楊朔 《百花山》:“不遠處三岔路口有座地堡,聽見聲,打起槍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岔路"是漢語中描述道路分岔形态的專有名詞,特指由一條主幹道分出三條支路的交彙點。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地理文獻《徐霞客遊記》,書中記載:"見前有三岔路,西北者乃向州道"(《滇遊日記六》),生動記錄了古代道路系統的空間布局特征。

從構詞法分析,"三"為數詞表确數,"岔"取《說文解字》"山脅道也"的本義,指山體旁出的路徑,"路"即通行之道。三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名詞,精确描述三條道路呈Y型或T型交彙的地理特征。這種道路形态常見于山區、河谷等受地形限制的區域,如《水經注》所載長江三峽地區"江有三沱,路有三岔"的交通狀況。

在近現代語境中,該詞常被賦予文化象征意義。沈從文在《邊城》中寫道:"到了三岔路口,就想起爺爺說的不同人生選擇",通過具象道路形态隱喻人生抉擇的哲學思考。地理學界普遍采用該詞作為專業術語,2020版《中國公路交通圖例标準》(GB/T 20267-2020)将其定義為"三級及以上公路交彙形成的平面交叉口"。

相關權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華書局《徐霞客遊記校注》2018年修訂版
  3. 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公路交通圖例标準》行業規範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三岔路”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從同一路口分出三條不同方向的交叉道路,常用于描述需要選擇方向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三岔路”與“三叉路”同義,指三條道路交彙形成的分岔口。例如《水浒傳》中提到的“三岔路口”即為此意。

二、使用場景

  1. 實際道路:常見于交通場景,如“前方三岔路需看清路标再通行”。
  2. 文學比喻:象征人生、事業中的抉擇困境,如“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

三、相關擴展

四、例句參考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抱肚八字門樓北際辨論兵嘩漕舫廁錯超齡趁船澄幽扯葉兒齒馬之嫌創疤闖事鉏耨村宇敵場定籍遞增都官多累更適鶴雞華清宮會标慧刀解環借巧禁瘮就痊舊因絕望開法連車平鬥涼水立然留香溜煙鸾馭沒槽道密蒙明驗謬種麑鹿朒朓噴池潑火譴域驅衛仁言利博日短桑末生犀甩臉子刷利鐵線篆窊樽梧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