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衷的意思、和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衷的解釋

[join hands] 和睦同心

同寅協恭和衷哉。——《書·臯陶谟》

詳細解釋

和善。《書·臯陶谟》:“同寅協恭和衷哉。” 孔 傳:“衷,善也。以五禮正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後多以“和衷”指和睦同心。《宋史·吳潛傳》:“﹝陛下﹞明詔二三大臣,和衷竭慮,力改絃轍,收召賢哲,選用忠良。”《明史·鄒元标傳》:“臣謂今日急務,惟朝臣和衷而已。”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欲名實之符,莫如添 漢 侍讀一員,在廳掌印,與 滿 侍讀和衷辦事。” 蔡元培 《在北大話别會之演說詞》:“校中組織很周密,職員辦事很能和衷……我沒有什麼不放心的事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和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和衷”指衆人心意相合、和睦同心,強調群體内部和諧一緻、共同協作的精神狀态。該詞由“和”(和諧、融洽)與“衷”(内心、心意)組成,字面意為“内心和諧”,引申為團結一緻。

二、出處與演變

  1.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尚書·臯陶谟》:“同寅協恭和衷哉。” 孔傳注釋為“衷,善也”,即通過禮儀規範使衆人恭敬和善。
  2. 後世用法:後多用于形容集體或團隊内部的融洽合作,如《明史》中“朝臣和衷”指官員間齊心治國。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五、字義解析

“和衷”既承載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的理念,也適用于現代團隊協作場景,體現集體智慧與凝聚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和衷

「和衷」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相互協調一緻。分解部首和筆畫可以表述如下:

部首:口(kǒu)

筆畫:8畫

「和衷」一詞源于《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言必稱和而不拔”。後來逐漸演變成現代漢語中的一個固定詞語。

在繁體字中,「和衷」的寫法為「和衷」。

在古時候,「和衷」曾有一種不同的漢字寫法,如「知衷」。不過後來,「和衷」的寫法逐漸統一,成為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語之一。

以下是一些使用「和衷」的例句:

1. 在團隊中,大家和衷共濟,共同完成了這個項目。

2. 隻有和衷才能夠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3. 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和衷,總是相互支持。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

1. 和諧:形容事物之間相互協調、平衡。

2. 共濟:形容衆人相互合作,共同應對困難。

3. 相互:表示雙方或多方之間彼此相對。

以下是一些近義詞:

1. 共識:指雙方或多方之間達成的一緻看法。

2. 一緻:表示雙方或多方之間意見或行動完全相同。

以下是一些反義詞:

1. 分歧:指雙方或多方之間意見或立場的不一緻。

2. 紛争:表示雙方或多方之間發生的争執或争議。

總而言之,「和衷」這個詞語通過獨特的部首和筆畫,來源于《論語·為政篇》的一句話。它常用于表達人們相互協作、互相支持并達成一緻的情況。與之相關的詞語有和諧、共濟等,而近義詞有共識、一緻,反義詞有分歧、紛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