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one’s seat; be seated at the table] 入席
就席共飲
入席。《儀禮·燕禮》:“公揖卿大夫,乃升就席。”《晏子春秋·谏上二》:“ 晏子 避席,再拜稽首而請曰:‘ 嬰 敢與君言而忘之乎……’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聞命矣。’”
“就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在宴會或禮儀場合中入座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就席”指入座、入席,通常用于正式場合或宴飲活動中。例如:“賓客就席後,宴會正式開始。”
該詞源自古漢語,如《儀禮·燕禮》中記載:“公揖卿大夫,乃升就席。” ,意為君王行禮後,衆臣入座。《晏子春秋》也有類似用法:“夫子就席,寡人聞命矣。” ,體現古代禮儀規範。
現代漢語中,“就席”較少單獨使用,更多以“入席”替代,但仍可見于文學作品或仿古語境。例如:“衆人依次就席,靜候儀式開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席”的單獨釋義(如草席、席位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
就席(jiù x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是對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就(小人) + 席(巾)
筆畫數:就(12畫) + 席(5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繁體字的寫法為「就蓆」。
在古時候,寫「就席」的漢字形式略有不同,使用了「蓆」這個部首(即席形旁),繁體字寫法為「就蓆」。
以下是一些使用「就席」的例句:
1. 學生們舉行畢業典禮時,老師們就席觀禮。
2. 彙報會開始前,各位領導就席準備聽取報告。
組詞: 就座、就地、席地而坐
近義詞: 就坐、坐下
反義詞: 離席、遠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