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one’s seat; be seated at the table] 入席
就席共饮
入席。《仪礼·燕礼》:“公揖卿大夫,乃升就席。”《晏子春秋·谏上二》:“ 晏子 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 婴 敢与君言而忘之乎……’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
“就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在宴会或礼仪场合中入座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就席”指入座、入席,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宴饮活动中。例如:“宾客就席后,宴会正式开始。”
该词源自古汉语,如《仪礼·燕礼》中记载:“公揖卿大夫,乃升就席。” ,意为君王行礼后,众臣入座。《晏子春秋》也有类似用法:“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 ,体现古代礼仪规范。
现代汉语中,“就席”较少单独使用,更多以“入席”替代,但仍可见于文学作品或仿古语境。例如:“众人依次就席,静候仪式开始。”
如需进一步了解“席”的单独释义(如草席、席位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
就席(jiù xí)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是对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就(小人) + 席(巾)
笔画数:就(12画) + 席(5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繁体字的写法为「就蓆」。
在古时候,写「就席」的汉字形式略有不同,使用了「蓆」这个部首(即席形旁),繁体字写法为「就蓆」。
以下是一些使用「就席」的例句:
1. 学生们举行毕业典礼时,老师们就席观礼。
2. 汇报会开始前,各位领导就席准备听取报告。
组词: 就座、就地、席地而坐
近义词: 就坐、坐下
反义词: 离席、远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