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秋的意思、素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秋的解釋

(1).秋季。古代五行之說,秋屬金,其色白,故稱素秋。 漢 劉桢 《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民胥祓禊,國於水遊。”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 瞿唐峽 口 曲江 頭,萬裡風煙接素秋。” 宋 歐陽修 《清商怨》詞:“關河愁思望處滿。漸素秋向晚。”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十二:“三年客裡逢朱夏,一月天邊盼素秋。” 朱6*《感事八首用杜甫<秋興>詩韻·戰局時局》:“ 興安嶺 下 楚江 頭,萬裡烽煙接素秋。”參見“ 素商 ”。

(2).比喻衰老、遲暮。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無老成,厠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嶽<悼亡>》:“青春速天機,素秋馳白日。”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素秋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素秋"一詞在漢語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其含義:


一、本義與季節特征

指秋季。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秋屬金,色尚白(素色),故稱"素秋"。


二、文化象征意義

  1. 肅殺與蕭瑟

    秋日草木凋零,古人視其為肅殺之季,如《禮記·月令》載"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契合"素"之清冷意象。

  2. 高潔與悲涼

    "素"引申為純潔樸素,文人常借素秋喻孤高品格或人生遲暮之歎。如杜甫《秋興》"瞿塘峽口曲江頭,萬裡風煙接素秋",融合時空蒼茫之感。


三、文學意象的拓展

在詩詞中,"素秋"常承載以下情感: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素秋"詞條釋為"秋季;白秋"。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引《初學記》"秋節曰素秋"。
  3. 《禮記·月令》:中華書局點校本,2016年,載秋季物候特征。
  4. 《杜詩詳注》(清·仇兆鳌注):中華書局,2015年,卷十五釋《秋興》意象。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華經典古籍庫"或"國學大師"等權威平台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素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指代秋季
    根據古代五行學說,秋季屬金,對應白色,故稱“素秋”。例如杜甫詩句“萬裡風煙接素秋”(《秋興》),歐陽修詞中“漸素秋向晚”(《清商怨》),均以“素秋”描繪秋季景象。

  2. 比喻衰老或遲暮
    該意象源自晉代潘尼的詩句“予涉素秋,子登青春”,以秋季的蕭瑟暗喻人生暮年。

二、相關用法

三、其他關聯

清代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素秋》亦取此詞為名,但此處的“素秋”可能與小說主題相關,需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素秋”既是對秋季的詩意表達,也承載着光陰易逝的哲學思考,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如需了解更豐富的詩詞用例,可參考杜甫、歐陽修等詩人的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保銮背膂笨麴缽略癡男騃女春霁宕跌大人家丢卒保車多難割開勾染孤斟海涯畫幅恍如夢境揮灑江波绛仙交讬積懷緊鑼密鼓輯首決塞糠油客帳司困窘懶洋洋勞績僚隸嶺陰六府龍頭客癃腫昧莫梅片逆耳之言鉛玻璃棄瑕忘過泉客珠日新尚氣參回折苕攝意式聞水部順子宋毋忌歲酒碎摺裙探爪讨愧鐵杙退班托葷萬耑無忓相缪向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