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冥蒙的意思、冥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冥蒙的解釋

蒙昧。 元 貢師泰 《拟古》詩之二:“鄙哉 叔孫氏 ,綿蕝變王風。寥寥數千載,伊誰啟冥矇。”


(1).幽暗,不明。 晉 左思 《吳都賦》:“島嶼緜邈,洲渚馮隆,曠瞻迢遞,迥眺冥蒙。” 唐 黃滔 《水殿賦》:“三十六宮之雲雨,澒洞隨來;一千餘裡之煙塵,冥蒙撲去。” 明 劉崧 《玉華山》詩:“傷心俯城郭,煙雨正冥蒙。”參見“ 冥濛 ”。

(2).濃密貌。 唐 元稹 《松樹》詩:“槐樹夾道植,枝葉俱冥蒙。” 明 杜濬 《寓園即事》詩之二:“我往屬除草,我旋草未除。葵荒亦在眼,冥蒙相翳如。”

(3).猶蒙昧無知。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輒有避諱,含混出之,持‘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之義,雍遏一世之聰明,驅之冥蒙之域,至死不悟。”


冥濛:幽暗不明。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顔延之<侍宴>》:“青林結冥濛,丹巘被蔥蒨。”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詩:“遊人夜到 汝陽 間,夜色冥濛不解顔。” 元 湯式 《一枝花·題崇明顧彥昇上居》曲:“近睹着 扶桑 野陽烏閃爍,遙認着 蓬萊山 煙靄冥濛。”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青冢無草木》:“ 昭君 墓, 嘉禾 曹秋嶽 先生嘗至,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黱色,古雲青冢。”參見“ 冥蒙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冥蒙”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幽暗不明
    指光線昏暗、視線模糊的狀态,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象。
    例:晉代左思《吳都賦》中“迥眺冥蒙”,唐代黃滔《水殿賦》“煙塵冥蒙”,均形容遠眺時朦胧幽暗的景色。

  2. 濃密茂盛
    描述植物枝葉繁密、遮蔽視線的樣貌。
    例:唐代元稹《松樹》詩“枝葉俱冥蒙”,指松樹枝葉濃密。

  3. 蒙昧無知
    比喻人的思想混沌、未開化狀态。
    例:元代貢師泰《拟古》詩“伊誰啟冥矇”,田北湖《論文章源流》中批評壓制民智的“冥蒙之域”。


二、其他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吳都賦》《水殿賦》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來源、2、4)。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冥蒙

冥蒙(míng méng)是一個漢字詞組,包含了兩個部分:冥和蒙。

冥字的部首是冖,筆畫數為4。它是一個形聲字,聲部由迷(mí)部分構成,表意部分是從日(rì)字旁,表示光亮的日頭。冥作為動詞意為“遮蔽,掩藏,使昏暗”,而作為形容詞則表示“黑暗,模糊”。冥字的繁體寫法是冥。

蒙字的部首是艹,筆畫數為9。它是一個形聲字,聲部由蒙(méng)構成,表意部分是芒,表示穗的樣子。蒙作為動詞意為“遮掩,覆蓋”,而作為形容詞則表示“昏迷,迷糊”。蒙字的繁體寫法是濛。

《冥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經》中,其中第三十四卦即為冥蒙卦,象征着昏暗、模糊和迷茫等含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冥蒙也常被用來形容人們對于事物認知不清、迷茫無知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冥蒙》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改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冥字的古體寫法是垚,蒙字的古體寫法是蒙。這些古代寫法在演變過程中逐漸演化為現代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使用《冥蒙》這個詞的例句:

他在冥蒙狀态中度過了一段時間,無法清楚地看到前方的方向。

當你冥蒙無知時,應該尋求幫助。

組詞:冥想、冥思、冥頑不化、冥頑、冥思苦想。

近義詞:朦胧、昏暗、昏迷、迷茫。

反義詞:明亮、清醒、明晰、明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