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ly sincere;honest] 至誠;誠實
悃愊無華
至誠。《漢書·劉向傳》:“論議正直,秉心有常,發憤悃愊,信有憂國之心。” 顔師古 注:“悃愊,至誠也。”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矧先生之悃愊兮,滔大故而不貳。” 明 徐祯卿 《送範靜之遷威州》詩:“吾憐 範巨卿 ,悃愊不邀名。作吏竹林下,清風訟獄平。” 清 魏源 《嚴公神道碑銘》:“悃愊所至,盤錯洞開。”
“悃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ǔn bì,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總結來說,“悃愊”強調發自内心的真誠與質樸,是漢語中表達誠摯品性的典雅詞彙。
悃愊(kǔn yì)是一個古體漢字,意為真誠、懇切、坦率等。它由“忄”(心)和“昆”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3個筆畫。
《悃愊》來源于古代文獻中的《詩經·秦風·無衣》:“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别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其中的“行行重行行”是反複強調的動作,表達出情感真摯、渴望與君相見的意義。悃愊即由此而來。
在繁體字中,悃愊的寫法是「悃悒」,保持了其原始的意義和形态。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相對于現代有些差異。《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悃」,表示其聲音和意義。古代的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悃愊的使用例句:
1. 他的悃愊之心讓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誠。
2. 這封信寫得很悃愊,表達了她對他的思念之情。
3. 她悃愊地向父母坦言了自己的感受。
一些和悃愊相關的組詞有:悃愊之心、悃愊之情、悃愊相待等。
與悃愊意義相近的詞有:誠摯、真摯、坦誠等。
與悃愊意義相反的詞可以是:做作、虛僞、矯揉造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