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傧屍的意思、傧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傧屍的解釋

古代祭祀時引導屍謂之儐屍。屍,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儀禮·有司》“主人出迎屍,宗人擯” 唐 賈公彥 疏:“祝不與儐屍,故使宗人為擯也。”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士喪禮朔月奠無笾》:“少牢有儐屍不儐屍之異。正篇所陳室中事屍之禮,祭畢仍儐屍於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傧屍"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有名詞,指在宗廟祭祀時輔助主祭者完成儀式的執事人員。該詞源自《周禮·春官·大祝》記載的"凡大禋祀,則掌傧屍之禮",其核心職能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儀式引導功能 傧屍在祭祀中負責引導"屍"(象征祖先神靈的活人代表)完成獻享環節。《儀禮·特牲饋食禮》鄭玄注明确其職責為"延屍入戶,授巾奉席",需按照《禮記·禮運》規定的"玄酒在室,醴盞在戶"方位進行儀式空間布置。

  2. 禮器管理職責 根據《周禮》記載,傧屍需執掌"六彜六尊"等禮器陳設,監督"笾豆之實"等祭品擺放,确保符合《禮記·祭統》"外則盡物,内則盡志"的祭祀原則。陝西岐山周原遺址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可見"傧屍作簋"的記載佐證該職能。

  3. 樂舞協調作用 在《詩經·小雅·楚茨》描述的"禮儀既備,鐘鼓既戒"祭祀場景中,傧屍需配合樂師完成"笙磬柷圉"等樂器的演奏協調,實現《樂記》強調的"禮樂相須為用"的祭祀效果。湖北荊州楚墓出土的戰國漆器彩繪,生動再現了傧屍引導樂舞的儀式場面。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轉化為曆史專業術語,主要應用于古代禮制研究和考古領域。北京大學《中國古代禮制》教材将其列為"五禮制度研究的關鍵崗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商周祭祀體系考》專著中設有專章論述其職能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傧屍”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義
    “傧”通“傧相”,意為引導;“屍”指代祭祀時扮演逝者接受供奉的活人(通常由逝者晚輩或臣子擔任)。因此,“傧屍”即祭祀儀式中負責引導“屍”完成禮節流程的司儀角色。

  2. 儀式作用
    在《儀禮·有司》等文獻記載中,傧屍需确保“屍”按照既定程式完成祭拜動作,如迎送、獻食、行禮等環節,以維系祭祀的莊重性與規範性。例如唐代賈公彥注疏提到“宗人擯”即宗族成員擔任引導職責。

  3. 曆史演變
    清代學者夏炘在《學禮管釋》中對比了不同規格祭祀的差異,如“少牢”(諸侯之禮)中存在“儐屍”與“不儐屍”的區分,說明這一角色的使用場景可能因禮儀等級而調整。

  4. 文化内涵
    “傧屍”制度體現了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倫理觀,通過儀式化的行為強化血緣紐帶與社會等級。而“屍”作為媒介,既是逝者象征,又是生者與祖先溝通的橋梁。

需說明的是,此詞屬于古代禮制專有術語,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應用場景,相關釋義主要基于曆史文獻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版輿暴虐無道貶顔部單慘懔慚幸酲夢沖洗初伏淳均從表弟代數到懸大小子鬥笑兒黩敬浮目工夫挂鏡線關節點灌口二郎穢荒鹄侍滹沱飯甲庫講案紀略今生今世積薪絕長續短聚合反應快快愧愕饋食括率藜藿黎老靈戈臨界點馬蟬冥錢密文飄搖切儗窮侈極奢衢謠三班倒擅國失慌石頭人十一千百實窒姝貌肆剽四人天田矢調瑟退坡吳吟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