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的意思、工夫的詳細解釋
工夫的解釋
(1) [time]
(2) 時間
[雨村]有頓飯工夫方回來。——《紅樓夢》
那有工夫講話
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曹禺《雷雨》
(3) 作事所費的人力
藝文不貴,徒消工夫。——·葛洪《抱樸子·遐覽》
重行整理,又須費一番新工夫。——魯迅《書信集》
(4) [skill]∶經過訓練學到的勝任工作的能力;培養的或學到的才能
始知名畫有工夫
這些演員真有工夫
蘇州園林裡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藝術的上品。——《蘇州園林》
(5) [job]∶工作
白天下田做工夫
(6) [gongfu]∶同“功夫”
他有一身好工夫
詳細解釋
(1).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 晉 葛洪 《抱樸子·遐覽》:“藝文不貴,徒消工夫。” 唐 杜荀鶴 《秋日閑居寄先達》詩:“到頭身事欲何為,窗下工夫鬢上知。”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重行整理,又須費一番新工夫。”
(2).指化費時間和精力後所獲得的某方面的造詣本領。 唐 韓偓 《商山道中》詩:“卻憶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畫有工夫。” 宋 陸遊 《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學詩,工夫深處獨心知。” 趙樹理 《三裡灣》三二:“勞動也不是一天就能練出工夫來的!”
(3).猶工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日我家裡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梁啟超 《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預備工夫,亦於公何損焉。” 茅盾 《子夜》二:“你們要分頭到工人中間做工夫。”《紅色歌謠·我們窮人心連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裡個個是紅軍。”
(4).時間;時光。 唐 元稹 《琵琶詩》:“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聽。” 宋 辛棄疾 《西江月·遣興》詞:“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漁 《巧團圓·途窮》:“我急急趕去交卷,好進科場,那有工夫講話。” 劉半農 《瓦釜集·<手攀楊柳望情哥詞>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長歌兩首,至今還沒有工夫整理出來。”
(5).理學家稱積功累行、涵蓄存養心性為工夫。《朱子語類》卷六九:“謹信存誠是裡面工夫,無迹。” 明 黃绾 《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韞,以知止之止指心體,以緻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執中之正脈。”
(6).役夫;役徒。《晉書·範甯傳》:“又下十五縣,皆使左宗廟,右社稷,準之太廟,皆資人力,又奪人居宅,工夫萬計。”
詞語分解
- 工的解釋 工 ō 個人不占有生産資料,依靠工資收入為生的勞動者:工人。工人階級。工農聯盟。 制造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産事業:工業。工業革命。 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工作。工廠。竣工。 工作量:記工。這個工程需要三十個工。 技術和技術修養:唱工兒。工夫(a.本領,造詣,亦作“功夫”;b.時間)。工力。 細緻,精巧:工巧。工整。工筆(中國畫技法,用筆工整,注重細部的描繪)。 〔工尺(善于
- 夫的解釋 夫 ū 舊時稱成年男子:漁夫。農夫。萬夫不當之勇。 舊時稱服勞役的人:夫役。拉夫。 〔夫子〕a.舊時對學者的稱呼;b.舊時稱老師;c.舊時妻稱夫;d.稱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 與妻結成配偶者:丈夫。夫婦。 婦妻 夫 ú 文言發語詞:夫天地者。 文言助詞:逝者如斯夫。 文言指示代詞,相當于“這”或“那”:夫貓至。 婦妻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工夫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工夫”是一個漢語常用詞,在不同語境下有豐富的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核心層面理解其詳細意思:
-
指時間、空閑或一段時間:
- 這是“工夫”最基本、最常用的含義。它指可用于做某事的時間段、閑暇時刻,或者事情本身所耗費的時間長度。
- 例句參考:
- “最近工作太忙,沒工夫看電影。” (指空閑時間)
- “泡一壺好茶需要些工夫。” (指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 “抽點工夫把房間整理一下。” (指抽出一段時間)
- 詞典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将“工夫”釋義為“時間(指占用的時間)”和“空閑時間”。
-
指做事所花費的精力、努力或過程:
- 在這個層面上,“工夫”強調為達到某個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所付出的心血、努力、勞動以及這個過程本身。它常與“下”、“花”、“費”等動詞搭配。
- 例句參考:
- “學好一門語言要下苦工夫。” (指付出艱苦的努力)
- “修複這件古董可費了不少工夫。” (指耗費了很多精力和勞動)
- “他做菜很講究,每道工序都花工夫。” (指在過程中投入精力)
- 詞典依據: 《漢語大詞典》對“工夫”的釋義包含“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
-
指本領、造詣、達到的水平(常寫作“功夫”,但“工夫”亦有此義):
- 由付出時間和努力引申而來,“工夫”可以指通過長期練習或實踐所掌握的技能、本領、造詣或達到的某種境界。需要注意的是,在表達“武術”或更強調“本領、造詣”時,現代漢語更傾向于使用“功夫”,但“工夫”在表示“本領、造詣”的含義上依然存在且被詞典收錄。
- 例句參考:
- “這位畫家的筆墨工夫很深。” (指繪畫的技巧和造詣)
- “他的文章寫得很有工夫。” (指寫作的功底和水平)
- “練就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指需要長期練習才能達到的本領)
- 詞典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在“工夫”詞條下也注明“同‘功夫’(gōng·fu)”,而“功夫”的釋義包含“本領;造詣”。《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也指出“工夫”有“本領;造詣”義,并說明“這種意義現在多寫作‘功夫’”。
“工夫”一詞的核心内涵圍繞着時間(占用的時間、空閑時間)和努力(付出的精力、勞動過程)展開,并由此引申指通過時間和努力所獲得的本領或造詣。理解具體語境是準确把握其含義的關鍵。
網絡擴展解釋
“工夫”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時間相關
- 指占用的時間
表示完成某件事所需的時間段,如“三天工夫學會遊泳”。
- 空閑時間
如“明天有工夫再來玩”,強調閑暇時段。
- 方言中的“時候”
在部分方言中可替代“時候”,如“我當閨女那工夫”。
二、能力與努力
- 技能或造詣
指通過長期練習達到的水平,如“詩工夫很深”“雜技演員真有工夫”。
- 付出的精力
強調耗費的心力,如“重行整理又須費一番新工夫”(魯迅)。
三、與“功夫”的異同
- 分工差異
“工夫”側重時間或精力投入,而“功夫”更指本領、武術(如“中國功夫”)。
- 部分重疊
在“下工夫/功夫”中可通用,但“功夫”還保留武術等獨特含義。
四、其他用法
- 曆史文獻中的擴展義
如《抱樸子》中“藝文不貴,徒消工夫”指耗費人力。
- 方言與習慣表達
如“工夫茶”在閩粵地區指飲茶習俗,亦寫作“功夫茶”。
使用“工夫”時需結合語境,區分時間、能力等不同維度,并注意與“功夫”的語義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八蠶不齒菜腸常駐癡倒除塵除過楚驿祠部牒叢瑣打小算盤伏竄關策孤恩龜蒙歸轍過山跳橫口橫理涸澤劃劙介函街樹槿心究覽鸠垣眷相駿足浪語老實頭靈魄臨月六耳不傳道露告門人孽孽骈合篇記平聽遣詞造意峤南其奈我何頃刻之間渠勒熱際認股容彭弱齒桑中之約紳民衰淚贖刑私赍私史湠漫文降握君無所不包五台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