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晝夜連續工作的工廠、工地等勞動場合,勞動者分早、中、夜三班輪換工作。 劉白羽 《從富拉爾基到齊齊哈爾》:“目前郊區的人們正在零下二十度的嚴寒裡,燈籠火把三班倒修築水壩,大興水利。” 艾蕪 《夜歸》:“我們幹活是三班倒,有時早上上班,有時在下午,有時又在半夜。”
“三班倒”是一種常見的工作輪班制度,主要應用于需要24小時連續運轉的行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三班倒指将一天24小時劃分為三個班次(早班、中班、夜班),每班工作8小時,員工按固定周期輪換班次,确保生産或服務不間斷。例如:
主要見于制造業(如汽車、鋼鐵)、醫療、能源、交通運輸等行業。例如醫院急診科、發電廠等需全天候運作的崗位。
根據《勞動法》,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每周不超過44小時。三班倒若符合此标準則不違法。但部分企業調整為“四班三運轉”(四組員工輪三個班次),以保障員工休息。
如需了解具體企業的排班細則,可參考來源網頁(如、6、10)中的詳細說明。
《三班倒》是指一種工作制度,分為三個班次,每個班次工作8小時,每天24小時都有工人在工作。這種制度通常在需要連續24小時提供服務或進行生産的行業中采用,如醫院、工廠、交通運輸等。三班倒制度能夠确保在任何時間都有員工值班,保證連續的服務和生産。
《三班倒》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一、刀、四。部首一表示一個人,刀表示工作,四表示四方全面。總的來說,《三班倒》的意思是三班輪流工作的制度。
拆分之後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一:橫畫
刀:三畫
四:四畫
《三班倒》一詞來源于工業化時代,最早應用于工廠生産線的工作制度。在繁體中,三班倒的表達方式為「三班倒」。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參考石刻、碑文等古代文物。關于「三班倒」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無具體資料可查,因為這個詞是現代用語,沒有曆史淵源與拼音發音。
1. 為了保證生産的連續進行,工廠引入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
2. 醫院的護士人手不足,不得不實行三班倒來滿足患者的需求。
組詞:三班制、班倒時間、工作輪班、輪班制
近義詞:二班倒、四班倒
反義詞:正常工作時間、固定班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