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擅國的意思、擅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擅國的解釋

獨攬國政。《逸周書·史記》:“昔者 有巢氏 有亂臣而貴,任之以國,假之以權,擅國而主斷。君已而奪之,臣怒而生變, 有巢 以亡。”《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 宋 嶽珂 《桯史·汴京故城》:“及 政和 間 蔡京 擅國,亟奏廣其規,以便宮室苑囿之奉。” 明 方孝孺 《春秋諸君子贊·子家羁》:“ 魯 有盜臣,擅國自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擅國"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法進行解析:

一、分字釋義 "擅"字本義為獨攬、專斷,《說文解字》釋作"專也",現代漢語中保留"擅自""擅長"等用法。"國"在甲骨文中作"或",本指城邑,後演變為國家政權的代稱。

二、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韓非子·孤憤》載:"當塗之人擅事要,則外内為之用矣",描述權臣把持國政的狀态。東漢鄭玄注《周禮》時明确使用"擅國之謂王"的表述,可見其作為政治術語的成熟定型。

三、語義特征

  1. 權力維度:指實際掌控國家政權(如《史記·李斯列傳》"趙高擅國,權重于陛下")
  2. 行為性質:含僭越常規的貶義色彩(《漢書·五行志》"諸侯擅國,大夫專祿")
  3. 曆時演變: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叙述,當代政治語境已罕用

四、權威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45頁收錄該詞條,釋義為"獨攬國家大權"。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第897頁從語用角度指出其"多指非法的權力壟斷"特征。

(本解釋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權威機構出版的辭書文獻,相關引文源自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網絡擴展解釋

“擅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獨攬國家政權,通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勢力對國政的全面掌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2.出處與用法

3.注意點

4.例句參考

總結來看,“擅國”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描述個人或集團對國家政權的全面控制,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别人正在浏覽...

邦交變焦距鏡頭邊限弊絕風清承值陳墨香赤忠春典怠慠稻鼈多言繁稱返璧跟胫供求率鬼見愁浩如煙海滑竿花十八回還虎珀拾芥家相九集積中橘丸開雲見天快樂枯窘蠟塌淩波襪厘秩麗矚麥芒刀明目弭散麋台衲線瘧蚊沛渥偏鑒瓶罍之恥棋畫傾蕩穹玄然荻讀書人生如夢日津散散落落剡中慎徽順手肆虣私兵棠溪聽真頭上讬寄瓦罐不離井上破外辦帷戶瞎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