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眠的意思、三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眠的解釋

蠶初生至成蛹,蛻皮三四次。蛻皮時不食不動,成睡眠狀态。第三次蛻皮謂之三眠。 唐 李白 《寄東魯二稚子》詩:“ 吳 地桑葉緑, 吳 蠶已三眠。” 宋 惠洪 《次韻曾英發兼簡若虛》:“弟兄駿氣驥堕地,自憐老欲蠶三眠。”《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阙遇友》:“北蠶三眠,南蠶俱是四眠,眠起飼葉,各要及時。”

指柽柳(即人柳)的柔弱枝條在風中時時伏倒。《三輔故事》:“ 漢 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故柽柳又稱三眠柳。 明 徐渭 《子侯芳園》詩:“未羨三眠柳,那論并萼蓮。” 清 陸求可 《殢人嬌》詞:“東風偏急,三眠乍起,共波光争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蠶的生理現象

  1. 基本釋義
    指蠶在生長過程中經曆的第三次蛻皮。蠶從初生到成蛹會蛻皮三到四次,每次蛻皮時進入不食不動的“睡眠”狀态,第三次蛻皮即稱為“三眠”。例如唐代李白《寄東魯二稚子》中“吳蠶已三眠”即描述此現象。

  2. 南北差異
    據《醒世恒言》記載,北方蠶多為三眠,而南方蠶多為四眠,蛻皮次數影響飼養周期和桑葉供給時間。

二、柽柳的拟人化描述

指柽柳(又稱“人柳”)的柔弱枝條隨風伏倒的姿态。典故出自《三輔故事》,描述漢代宮苑中的柳樹“一日三眠三起”,故柽柳得名“三眠柳”。

使用場景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眠》的意思

《三眠》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為一個人一天内需要的三次睡眠。通常指在早晚兩次較長的睡眠之外,中午的午睡也是一次含有較多深度睡眠的睡眠。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眠》的部首為「目」,它是由兩個「目」組成的。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和繁體

《三眠》一詞來源于古代經典文獻,具體出處待考證。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三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三眠」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早期的寫法中,「三眠」的上部常常為左右結構,下部則表示與眼睛相關的含義。

例句

1. 持續長時間工作後,人們需要三眠來恢複體力和精神。

2. 這個習慣養成了,我每天都會定時進行三眠。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熟睡、午睡、入睡

近義詞:三次睡眠

反義詞:不眠、失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