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武備。《左傳·宣公十二年》:“子姑整軍而經武乎。”《後漢書·耿弇傳贊》:“ 好畤 經武,能畫能兵。” 嚴複 《原強續篇》:“緻吾國君臣上下,謂經武之事,不外雲雲。”
“經武”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來源的信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與曆史淵源
“經武”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子姑整軍而經武乎”,意為整治武備、強化軍事力量。這一用法在《後漢書》等古籍中也有延續,強調通過軍事訓練提升戰鬥力,如“好畤經武,能畫能兵”。
字義解析
人名與寓意
作為名字時,“經武”寓意天資聰慧、才能不凡,兼具勇武剛健的特質。例如,“經”象征智慧與治理能力,“武”則強調行動力,整體表達文武雙全的期許。
現代擴展:經武學
現代武術領域衍生出“經武學”,由福建武術家若水創編,将經典誦讀與武術動作結合,追求身心合一、德智體全面發展。例如,通過口誦經文同步練習拳法,融合儒釋道思想進行修煉。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經武”既可指傳統軍事治理,也可用于人名或現代武術體系,核心均圍繞“以德馭武”或“曆練成長”。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經武》是一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經”和“武”。
“經”這個字的部首是“纟”,共有10個筆畫;“武”這個字的部首是“止”,共有8個筆畫。
《經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兵法與文法。其中,“經”指的是兵法策略中的謀略、計謀,引申為廣泛的智慧和學問;“武”表示武力、武器,更多地指代戰争和軍事力量。
繁體字中,“經”這個字在上面多了一點,“武”保持原樣。
古時候,“經”字的寫法有多種變體,例如在金文中的寫法相對繁瑣,而隸書則更接近現在的樣子;“武”字在篆書時期的寫法與現代相差較遠。
他在軍中曆練多年,經武雙全。
經曆、經驗、經銷、武器、武裝、武術等。
通曉軍事、文武雙全、兵法之士。
文弱書生、非戰之才、非武之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