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cription] 銘文
銘記在心。形容永記不忘。《三國志·吳志·周鲂傳》:“銘心立報,永矣無貳。” 宋 葉適 《上甯宗皇帝劄子》:“銘心既往,圖報方來。”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我對于報章,向來就不是博覽家,然而這半年來,已經很遇見了些銘心絕品。”
“銘心”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míng xīn”,意為将某事或某情深深銘記于心,強調記憶的深刻性與持久性。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銘心”指通過銘刻的方式将事物牢記于心,常用來形容難以磨滅的記憶或情感。例如:“那段經曆銘心刻骨,永世難忘。”(出自)
詞源與經典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周鲂傳》:“銘心立報,永矣無貳”,指銘記恩情并立誓回報。宋代葉適的《上甯宗皇帝劄子》中也有“銘心既往,圖報方來”的用法,強調對過去的感念和對未來的行動。
情感深度
強調記憶的深刻性,如魯迅在《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中提到的“銘心絕品”,形容極難忘記的事物。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銘心”既承載着文化曆史内涵,也廣泛應用于現代漢語中表達深刻情感。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更多例句,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魯迅作品。
銘心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某種經曆或感受深深地刻在心中,使人永遠難以忘懷。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金和心,其中金表示寶貴或重要,心表示内心的感受,所以銘心就是說某種經曆或感受對内心具有深遠的影響。
銘心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項羽戰敗後的心境:“時項籍皆無馀衆,項羽計不勝,乃觳所編葦中馀十數萬人,引之東态,而心以不同。” 這裡的“而心以不同”,意味着項羽内心的痛苦和悔恨深深地刻在了心中,銘記于心。
在繁體字中,銘心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漢字寫法中,“銘”字的寫法比現代寫法稍有不同,其構造包括由“金”字(表示金屬)和“茗”字(表示黃金)組成。所以,古時漢字中的“銘”字意味着以金屬或黃金為材料的雕刻、镌刻、銘文等意思。
一般而言,可以使用“銘心”二字來形容某件事或者某些人給自己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例如:“他的恩情,我将永遠銘心刻骨。”
與銘心有關的組詞有銘記、銘文、銘牌等。
與銘心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深刻”、“感動”等,它們都形容某種經曆或感受對内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與銘心意思相反的成語有“遺忘”、“淡忘”等,它們表示某件事或感受逐漸被人遺忘或淡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