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貓猴的意思、貓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貓猴的解釋

哺乳動物。體大如貓,從頸部、前臂、後足至尾端有披毛的飛膜,能在樹間滑翔。栖息熱帶樹林中,日間倒懸在樹上,夜間活動,以樹葉和果實為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貓猴是漢語中對哺乳綱皮翼目動物的俗稱,學名為Dermoptera,屬于現存唯一的皮翼目科——貓猴科(Cynocephalidae)。該名稱源于其外形特征與行為習性的綜合描述:頭部輪廓似貓,四肢間具皮膜可滑翔,樹栖習性與靈長類近似。

形态特征

貓猴體長35-40厘米,尾長17-27厘米,體重1-2千克。其前肢至後肢及尾部間覆蓋着帶毛的翼膜,展開後可達70厘米,可進行長達100米的滑翔。頭骨短圓,眼大而突出,牙齒結構與食果性適應相關。

分布與栖息

主要分布于東南亞熱帶雨林,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區。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嚴格樹栖,晝伏夜出。

生态習性

食性以嫩葉、果實、花蕾為主,偶爾攝取昆蟲。滑翔能力為其核心生存技能,可在樹冠間高效移動以躲避捕食者。社會結構為小群體或獨居,繁殖期每胎産1崽。

分類争議

早期曾歸類為翼手目或靈長目近親,現DNA研究證實為獨立演化分支,與靈長類、樹鼩目共同組成靈長總目(Euarchonta)。

(參考來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動物志》、Smithsonian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靈長類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貓猴”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動物學含義(主要用法)

  1. 基本特征
    貓猴是哺乳動物,體大如貓,身體覆蓋飛膜,可從頸部延伸至前臂、後足及尾部。這種飛膜使其能在樹間滑翔,最遠可達136米。

  2. 習性與分布
    主要栖息于東南亞熱帶森林,晝伏夜出,常倒懸樹上休息,以樹葉、果實和昆蟲為食。其外形類似松鼠,有類似蝙蝠的翼膜,但屬于靈長類近親,并非真正的狐猴。

  3. 分類與演化
    學名“飛狐猴”(Flying Lemurs),屬哺乳綱,約400-500萬年前因地理隔離形成分支。


二、成語含義(較少見)

在特定語境中,“貓猴”可形容人行為反複無常、善變,含貶義,例如“像貓一樣機敏,又如猴般調皮”。但該用法權威性來源較少,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提示:日常使用“貓猴”時,通常指動物;若涉及比喻義,建議标注出處或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拔步白部褒衣博帶備樂缏子簿扇癡狂遲難癡蠅懘籥籌河翠衿逮獄達拉密刀芒繁條菲敬拊鍵赅洽高台盤工程師合會黑祲闳闳黃弟戶型勦捕皛飯戛雲基金會金貂換酒吉普肌質麇聚跬步潰漏缭繞列如缗泉木模牛羊勿踐聘請青衿子窮厮榷運局曲折日射角莎搭八沙徑師資衰羸特聳天地誅滅通奏萬民牌傘為地吳會霧鱗雲爪想頭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