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普查的意思、普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普查的解釋

[general investigation] 全面調查

全國人口普查即将開始

詳細解釋

普遍調查。《人民日報》1981.3.25:“黨中央、*********決定,在1982年7月1日進行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新民晚報》1987.4.28:“ 上海 民間音樂普查有重大發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普查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指對特定範圍内的全體對象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統計,強調覆蓋範圍的廣泛性和數據收集的完整性。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普查指“普遍調查”,即對研究對象全體進行逐一、無遺漏的調查統計,區别于抽樣調查。其核心特征包括:

  1. 普遍性:覆蓋規定範圍内的全部個體或單位;
  2. 系統性:采用統一标準、方法和時間點收集數據;
  3. 目的性:服務于宏觀決策或政策制定,如人口普查為制定國家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曆史溯源與語義演變

“普查”一詞由“普”(普遍) 與“查”(查驗) 複合構成,最早見于20世紀初的社會調查文獻。《辭海》(第7版)指出,該詞在1953年新中國首次全國人口普查後廣泛使用,逐漸成為統計學術語,特指國家層面對社會、經濟、資源等的大規模全面調查。

來源:《辭海》第7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典型應用場景

  1. 人口普查

    每十年一次的全國人口普查,記錄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關鍵指标,如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數據特征:覆蓋14億人口,采用電子化填報與入戶登記結合

  2. 經濟普查

    對第二、第三産業的全行業調查,涵蓋企業資産、營收、從業人員等,如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意義:反映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為GDP核算提供基礎數據

  3. 自然資源普查

    針對土地、森林、礦産等資源的存量與分布調查,如2019年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

來源:國家統計局《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全國經濟普查條例》。

四、數據特征與權威性要求

普查數據需符合三性原則(《統計法》第二十一條):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國家統計局普查流程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普查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為全面掌握重大國情國力,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大規模全面調查,主要用于收集無法通過定期統計報表獲取的數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1. 全面性:對統計總體的全部單位進行調查,如人口普查需登記全國每個個體。
  2. 特定目的:針對特定社會經濟現象(如人口、經濟結構等)開展,服務于政策制定和國情分析。
  3. 一次性實施:非定期開展,通常間隔較長時間(如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

二、主要特點

三、常見類型與作用

  1. 人口普查:分析人口數量、結構及變化趨勢,支撐公共資源規劃。
  2. 經濟普查:評估産業結構、企業規模等,助力經濟政策調整。
  3. 農業普查:了解農村土地利用、農業生産狀況,促進農業發展。

四、實施意義

普查數據是政府制定發展規劃、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尤其在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具有基礎性作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國家統計局或地方政府發布的普查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

謗刺幫教鮑裡斯·戈東諾夫拔樹搜根跋滞表姐伯娘婇女長慶體抄敚逴斡打頂大虐等級得勿踮踵短詠二旬九食俸廪風雨如晦分系故園捍隔畫礎畫龍點睛黃杜讙豗假令積木寄謝沮懈開庭狂刀狼犬籠絃辂車門墩銘文内蒙古高原陪鰓平禮請錢情投誼合起田七葉三毛生旋世道人情庶出水宿風餐説風説水疏引死節送走龆稚同感同類相求僞偷諧合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