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冗的意思、流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冗的解釋

(1).流散;流離失所。《漢書·成帝紀》:“水旱為災, 關 東流冗者衆, 青 、 幽 、 冀 部尤劇。” 顔師古 注:“冗,散失其事業也。” 唐 杜甫 《夏日歎》詩:“萬人尚流冗,舉目惟蒿萊。”

(2).指流離失所的人。《新唐書·泉男生傳》:“ 儀鳳 二年,詔安撫 遼東 ,并置州縣,招流冗,平斂賦,罷力役,民悅其寬。” 清 錢謙益 《大學士孫公行狀》:“ 杏山 十萬之義兵豈忍其委於夷虜?關城數萬之流冗,豈忍其盡為捐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冗"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代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流"本義為水移動,《說文解字》釋作"水行也",引申指無固定居所的移動狀态;"冗"在《廣韻》中注為"散也",指多餘、閑散之人。二字組合後,《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解釋為"流離失所之人",特指因災荒戰亂而漂泊的民衆。

二、古代文獻用例

  1. 漢代政論中的典型用例見于《漢書·食貨志》:"民多流冗,懷土顧望",此處形容百姓離散遷徙的狀态(據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注本。
  2. 唐代杜佑《通典·食貨》記載:"歲比不登,流冗者衆",描述饑荒年間流民聚集的現象(參考商務印書館《十通》影印本。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常見于研究古代社會史的學術著作中,如梁方仲《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多處以"流冗"分析人口流動數據。

網絡擴展解釋

“流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分析:

一、核心含義解析

  1. 流離失所(主要義項)

    • 基本解釋:指百姓因災禍或戰亂被迫離開家園、四處漂泊的狀态。
    • 文獻例證:
      • 《漢書·成帝紀》記載:“關東流冗者衆”,顔師古注“冗”為“散失其事業”。
      • 杜甫《夏日歎》中“萬人尚流冗”描繪了戰亂後民衆流散的景象。
  2. 指代流民群體

    • 《新唐書》提到“招流冗”指朝廷安撫流民的政策,此處“流冗”直接代指流離失所的人群。

二、其他釋義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言談冗長”,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優先采用曆史文獻中的原始含義。

三、字詞構成

四、使用建議

在閱讀古文時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狀态或人群)。現代語境中使用建議注明古典出處,避免與“冗長”等現代義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安内比至播散不矜車書臭罵大蘇打算大談跌誤多音字二重奏耳倕房中術凡緣伏聽服席格崩狗追耗子怪怨丱歲規脫耗失黑祥嘩拉拉會哨戶穴鑒昧焦眉苦臉進扼廑念酒適開葷樂昌之鏡兩劑料倉吏事論斥緑線賣國蒙塵末列派征泡魚骠國齊缞三等三能骟匠水牒缌麻服松茂宿容天地剖判卧底夏鼎狹阨湘妃竹憲役楔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