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散;流离失所。《汉书·成帝纪》:“水旱为灾, 关 东流冗者众, 青 、 幽 、 冀 部尤剧。” 颜师古 注:“冗,散失其事业也。” 唐 杜甫 《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
(2).指流离失所的人。《新唐书·泉男生传》:“ 仪凤 二年,詔安抚 辽东 ,并置州县,招流冗,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 清 钱谦益 《大学士孙公行状》:“ 杏山 十万之义兵岂忍其委於夷虏?关城数万之流冗,岂忍其尽为捐瘠?”
"流冗"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释义 "流"本义为水移动,《说文解字》释作"水行也",引申指无固定居所的移动状态;"冗"在《广韵》中注为"散也",指多余、闲散之人。二字组合后,《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解释为"流离失所之人",特指因灾荒战乱而漂泊的民众。
二、古代文献用例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常见于研究古代社会史的学术著作中,如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多处以"流冗"分析人口流动数据。
“流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分析:
流离失所(主要义项)
指代流民群体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言谈冗长”,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用,建议优先采用历史文献中的原始含义。
在阅读古文时遇到该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状态或人群)。现代语境中使用建议注明古典出处,避免与“冗长”等现代义混淆。
绊拘抱棘拔俗迸地避烦鬭捷不可枚举不相干布衣草寝朝京朝饔夕飧逞己失众橙橘户钓璜溪地代二苑奉衣巾愤懑伏戎嘎巴脆岗棚共财勾批横卷洪钧祸福相倚脚窝戟支絶类离伦课牙辣挞灵筹沦贱谬浪弭櫂奶瓶念相且犹邛节秋曹屈卢三府三个世界生地神筭师祁使旃刷勘书证私地祀田贴脸兔鈎退抑厢村襐服相牟县帅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