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駐扼守。 清 李鴻章 《複李子和書》:“頃奉十一日惠書,敬讅慨分雄部,進扼 東昌 。”
“進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進扼(拼音:jìn è)指進駐并扼守某個戰略要地,通常用于軍事或防禦部署。該詞由“進”(前進、進駐)和“扼”(扼守、控制)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占據關鍵位置實現防禦或控制目的。
清代文獻中可見具體用例,如李鴻章在《複李子和書》中提到:“進扼東昌”,意為派遣精銳部隊進駐東昌并扼守該地。這種用法常見于曆史軍事描述,體現對交通要道或險要地形的控制。
多用于曆史或軍事語境,描述軍隊行動策略。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言文或特定曆史文本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近義詞或例句,可參考、4中的文獻來源。
《進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前進到了極限,無法再繼續前進或進行下去。
《進扼》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進為右手部,扼為手部。它的筆畫數為12畫。
《進扼》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留侯世家》中,形容一個人無法再繼續進取或發展。後來在日常生活中也廣泛使用。
《進扼》的繁體字為「進㩗」。
在古代,漢字《進扼》的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這是因為漢字的形狀和筆畫有隨着時間變化的情況。具體古時候的寫法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
1. 他一直拼命工作,終于成功了,但也快要到了進扼的地步。
2. 這個項目發展到了進扼,需要尋找新的方向。
進步、奮進、進攻、進程、前進、進取、進展、進化。
極限、盡頭、窮途末路。
發達、蓬勃、興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