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鑒昧的意思、鑒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鑒昧的解釋

亦作“鑒昧”。猶假寐。鑑,通“ 監1 ”。《周書·宣帝紀》:“興言夕惕,無忘鑒昧。”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八:“《唐高祖實録》: 武德 二年正月甲子,下詔曰:朕祗膺靈命,撫遂羣生,言念亭育,無忘鑒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目前權威漢語詞典中未收錄“鑒昧”一詞。根據現代漢語構詞法分析,“鑒”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主要有三種釋義:①鏡子;②審察;③可作為警戒的事。“昧”則包含:①昏暗;②隱藏;③愚昧。二字組合可作以下推理解釋:

  1. 字面義理解 "鑒昧"可解作"審察不明"或"鑒識蒙昧",屬于古漢語中罕見的複合詞結構,與"鑒察""鑒戒"等詞屬同類構詞方式。該用法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未見明确詞條。

  2. 文獻溯源線索 唐代文獻《貞觀政要》有"鑒形之美惡,必就止水"的表述,宋代《朱子語類》載"鑒空衡平,不可昧也",二者均涉及"鑒"與"昧"的哲學關聯,但未直接組合成詞。

建議确認是否為"鑒戒""鑒察"等詞的書寫訛誤。若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或通過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進行詞頻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鑒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假寐”,即不脫衣冠的短暫休息,同時保持警覺狀态()。該詞在《周書·宣帝紀》和陸遊《老學庵筆記》等古籍中被使用,如“興言夕惕,無忘鑒昧”表示帝王在勤政之餘仍保持謹慎。

  2. 字義分解

    • 鑒:此處通假“監”,意為觀察、審視(),而非本義的“鏡子”。
    • 昧:原指昏暗、糊塗(如“愚昧”),但在此語境中引申為短暫閉目休息的狀态()。

二、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公文或典籍,表示執政者或文人在勤勉公務間隙的小憩,強調“休息中仍保持警覺”的雙重含義。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為通假用法,不可直接拆分字面理解,需結合古籍上下文()。如需查詢更多古漢語生僻詞,可參考《漢典》等高權威性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表着不崇朝騁縱陳祖德籌筭傳付存戶呆掙耽禅道德認識夫子廟幹質高真歌版貢法功蓋天下公羊學派管路貫朽粟腐含膏懷德活饑荒家家夾腦洊逼兼容劍樹迦旃鄰提金槌迥聳積生倦盹娟秀孔雀石蒉桴拉關系良心發現漣洳烈火幹柴剺栎龍跳虎伏模效慕遠青漣棄其餘魚泣訴設飲順地騰蹀退婚亡魂失魄輼辌五出無名火欀頭相爺險塞崄巇小家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