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鑒昧的意思、鑒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鑒昧的解釋

亦作“鑒昧”。猶假寐。鑑,通“ 監1 ”。《周書·宣帝紀》:“興言夕惕,無忘鑒昧。”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八:“《唐高祖實録》: 武德 二年正月甲子,下詔曰:朕祗膺靈命,撫遂羣生,言念亭育,無忘鑒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鑒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假寐”,即不脫衣冠的短暫休息,同時保持警覺狀态()。該詞在《周書·宣帝紀》和陸遊《老學庵筆記》等古籍中被使用,如“興言夕惕,無忘鑒昧”表示帝王在勤政之餘仍保持謹慎。

  2. 字義分解

    • 鑒:此處通假“監”,意為觀察、審視(),而非本義的“鏡子”。
    • 昧:原指昏暗、糊塗(如“愚昧”),但在此語境中引申為短暫閉目休息的狀态()。

二、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公文或典籍,表示執政者或文人在勤勉公務間隙的小憩,強調“休息中仍保持警覺”的雙重含義。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為通假用法,不可直接拆分字面理解,需結合古籍上下文()。如需查詢更多古漢語生僻詞,可參考《漢典》等高權威性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鑒昧:源自古時的品味和鑒賞能力

鑒昧(jiàn mèi)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鑒”和“昧”兩個字組成。它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有辨别和鑒賞的能力,指能夠明辨事物的好壞、對美感有敏銳感知并能評判的品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鑒:由左右結構的“⺈”和“”組合而成,共8畫。

昧:由上下結構的“⺆”和“日”組合而成,共9畫。

來源:

“鑒昧”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梁惠王上》一書中。在古代,“鑒昧”多用來形容用眼睛辨别事物的優劣,後來逐漸擴展到辨别美丑、善惡等各種價值判斷上。

繁體:

繁體字中,“鑒”字的形狀保持不變,而“昧”字的上部結構由“⺆”變成了“冖”,底部結構由“日”變成了“月”,寫作“鑑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中,“鑒昧”兩個字的構造與現在略有不同。如《說文解字》中的記載,鑒當時寫作“覽”,昧寫作“冥”。經過演變和整理,才形成了現代的“鑒”和“昧”。

例句:

1. 他的文藝品味很高,對繪畫、音樂和文學都有獨特的鑒昧能力。

2. 她的時尚鑒昧使她成為了這個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組詞:

鑒賞、鑒定、鑒戒、鑒識、鑒别、鑒往知來

近義詞:

鑒别、辨别、分辨、識别、鑒定

反義詞:

愚昧、迷糊、無知、蒙昧、不辨、不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