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塵的意思、蒙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塵的解釋

[go into exile] 舊指帝後流亡在外,蒙受灰塵

主上蒙塵。——《三國志·諸葛亮傳》

靖康年間,金人圍困 汴梁, 徽、 欽二帝蒙塵北狩,一時後妃公主被虜去的甚多。——《初刻拍案驚奇》

詳細解釋

(1).為灰塵蒙覆。《淮南子·缪稱訓》:“蒙塵而欲毋眯,涉水而欲毋濡,不可得也。” 晉 陸機 《文賦》:“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查初白詩》:“寺貧僧乞食,臺古佛蒙塵。”

(2).古代多指帝王失位逃亡在外,蒙受風塵。《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塵于外,敢不奔問官守?”《後漢書·劉虞傳》:“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 徽 欽 蒙塵, 宋 高 纘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塵”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層含義,涵蓋字面意義和引申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字面意義

指物體表面被灰塵覆蓋,失去原有的光潔。例如:“琴案已蒙塵”(形容古琴久未使用而積灰)。


二、引申義

  1. 帝王失位流亡
    古代多指君主或王公大臣因戰亂、政權更疊等原因被迫逃亡在外。例如: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塵于外,敢不奔問官守?”
    • 《後漢書·劉虞傳》:“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
      這一用法隱晦地表達對帝王流亡的委婉說法。
  2. 才能或品德被埋沒
    比喻人的才華、潛力因外界因素未能展現,或品德受到損害。例如:

    • “他兀兀窮年,在曆史的幽暗深處,尋找着蒙塵的美和故事。”
    • 陸機《文賦》:“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出處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塵

蒙塵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土”,總共有七個筆畫。艹部表示植物,而土部表示與土地相關的事物。

詞源

蒙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在農田耕作時,由于風吹或其他原因,土地上會被飛揚的塵土所覆蓋,使農作物失去陽光和營養,無法正常生長。因此,蒙塵逐漸成為形容農作物被塵土覆蓋、不堪一覽的象征。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蒙塵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蒙塵”,隻是字體形狀有所改變。

古代寫法

在古代,蒙塵的寫法是略有不同的。具體而言,每個字的構造如下: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蒙塵這個詞的例句:

  1. 農田長年不耕種,已經完全蒙塵。
  2. 這些書已經蒙塵了很久,封面都模糊不清了。
  3. 他的才華太過出衆,無人能與之媲美,其他人隻能望塵莫及。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蒙塵相關的組詞和近義詞、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