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搪拒的意思、搪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搪拒的解釋

抵禦,抗拒。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八:“樽前月下,尚有剝啄之聲,如禦十萬敵,必須在家首先搪拒,竟無福前來望見顔色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搪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解釋

詞源與用法

  1. 古典文獻用例:
    清代龔自珍在《與吳虹生書》中寫道:“樽前月下,尚有剝啄之聲,如禦十萬敵,必須在家首先搪拒”,此處以“如禦十萬敵”的比喻,生動展現了“搪拒”的強烈抵抗意味。

  2. 構詞解析:

    • “搪”本意為抵擋、敷衍(如“搪塞”),結合“拒”(拒絕、抵抗),強調通過行動或言辭進行抵禦。

相關語境

近義詞

抵禦、抗拒、抵擋(需根據具體語境選用)。

若需更多古籍用例或詞義辨析,可參考漢典、愛站小工具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搪拒的意思

搪拒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拒絕、避免等含義。它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表現出不願意接受或者回避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搪拒共有13個筆畫,其中“搪”字的部首為扌(手)和艸(艹),第1、2、3、8、11、12、13筆為扌(手)部,第4、9、10筆為艸(艹)部。而“拒”字的部首為扌(手),第1、2、3、5、6、7、9、13筆為扌(手)部,第4、8、10、12筆為十(十)部,第11筆為刀(刀)部。

來源和繁體

搪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詞語,并且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廣泛使用。在繁體中,搪拒的寫法為擋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搪拒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搪字在古代有搪塞、搪牢、搪阻等寫法,而拒字有禁、禊、苴等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搪拒逐漸統一為現代漢字的寫法。

例句

1. 他對我提出的要求一直搪拒着,不肯答應。

2. 我們需要克服他們對我們的搪拒态度,争取他們的合作。

組詞

搪拒在構詞上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義,例如:搪塞、搪牢、拒人于千裡之外等。

近義詞

近義詞是指和搪拒在詞義上相近或者相似的詞語,例如:拒絕、回避、避免等。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和搪拒在詞義上相對的詞語,例如:接受、歡迎、接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