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宾礼的意思、宾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宾礼的解释

(1).上古朝聘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 孙诒让 正义:“谓制朝聘之礼,使诸侯亲附,王亦使诸侯自相亲附也。”

(2).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 元 韩奕 《齐天乐·寿内》词:“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何温顺公》:“上欲藉其军力,乃延置至 兴京 ,款以宾礼,而以公主妻之。”参见“ 五礼 ”。

(3).谓以上宾之礼相待。《国语·周语下》:“宾礼赠饯,视其上而从之。” 晋 陆机 《辨亡论上》:“宾礼名贤,而 张昭 为之雄;交御豪俊,而 周瑜 为之杰。”

(4).引申为敬重。《汉书·晁错传》:“宾礼长老,爱卹少孤。”《晋书·江灌传》:“顷之, 简文帝 又以为抚军司马,甚相宾礼。”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狐仙谈历代丽人》:“﹝ 北齐 文宣李皇后 ﹞天性淑惠,为 文宣帝 所宾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宾礼”是中国古代礼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读,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核心定义

宾礼是古代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之一,主要用于规范不同政治实体之间的交往礼节。其核心功能是“亲邦国”,即通过礼仪制度促进天子与诸侯、诸侯国之间的亲附关系(源自《周礼·春官·大宗伯》)。

二、具体内涵

  1. 政治交往礼仪

    • 朝聘制度:诸侯按季节朝见天子,分“春朝、夏宗、秋觐、冬遇”四种形式,不同季节对应不同礼仪规格()。
    • 特殊事务礼仪:如“时见”(天子因征讨等事临时召集诸侯)、“殷覜”(诸侯集体朝见)等,体现灵活性与等级性()。
  2. 礼节形式 包含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具体仪式,涵盖外交会盟、使节互访、册封赏赐等场景()。

  3. 延伸意义

    • 敬重之意:如《汉书》记载“宾礼长老”,指以礼敬重长者()。
    • 主客之礼:广义上也包括民间接待宾客的礼节,如元代文人韩奕诗中“相敬未忘宾礼”即指夫妻间的相敬如宾()。

三、历史演变

四、文献佐证

《周礼》《汉书》《晋书》等典籍均记载了宾礼的具体实践,如孙权以宾礼待谋士滕胄、清代皇帝以宾礼接待蒙古贵族等案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典流程或历史案例,可查阅《周礼注疏》《啸亭杂录》等原始文献,或访问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宾礼的意思

宾礼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为了感谢或表示敬意而赠送给宾客的礼物或仪式。宾礼是人们之间交往时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文化传承和社交意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宾礼的拆分部首为宀和礻,宀表示与房屋相关的意思,礻表示与祭祀仪式相关。宾礼的总笔画为11。

来源及繁体

宾礼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它的繁体字是賓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宾礼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据史书记载,宾礼最早是用象形字表现的,形状类似于一座房屋和一种祭祀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演化,形成了现代的写法。

例句

1. 这次会议,我们特地准备了一份宾礼,以表示对贵宾的敬意。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宾礼是重要的会客礼仪之一。

组词

宾客、宾至如归、馈赠

近义词

宾馆、礼品、馈赠

反义词

主礼、主人

别人正在浏览...

阿非利坎人吧吧百年之柄半决赛暴取豪夺八字须北山志壁里安柱碧霞玺草木皆兵长安棋局称扬存活低唱恫扰锻压反真附上罔下纲商官仓孤禅豪侠尚义黑蜮蜮很人黄牓黄金颡浑花家蚊佳肴衿服津津乐道救黥医劓衎然猎异楼辇漭沆蛮估墨啓泥封扁枯疋丢扑答平贜皮癣穷形极相三倍飒沓山菌子射鲋声声慢(寻寻觅觅)水乡束束算进铁柱宫颓墉帷门蓊匌巫山一段云遐服宪辟斜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