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龛的意思、燈龛的詳細解釋
燈龛的解釋
神龛;佛龛。龛中有長明燈,故稱。 元 方夔 《錢王守凫墩在臨安道左》詩:“山下燈龕挂紙錢,水楊墩上草芊綿。” 明 劉基 《春谷詩為竺西和尚賦》:“日暮精舍歸,燈龕白雲滿。”
詞語分解
- 燈的解釋 燈 (燈) ē 照明的器具:電燈。路燈。燈火(泛指亮的燈)。燈語(通訊方法之一)。燈标。 其它用途的發光、發熱裝置:紅綠燈。指示燈。酒精燈。 裝飾張挂的彩燈:燈節。燈市。河燈。冰燈。 筆畫數:; 部
- 龛的解釋 龛 (龕) ā 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閣子:佛龛。神龛。 古同“戡”,平定。 筆畫數:; 部首: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燈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dēng kān(注音:ㄉㄥ ㄎㄢ),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燈龛指一種小型龛位,主要用于供奉燈火、佛像或神像,常見于古代家庭、寺廟或宗教場所。它既有實際照明功能,也承載祭祀和精神寄托的作用。
詳細解釋
-
結構與用途
燈龛多為木質或石質,形似小型壁龛,内置長明燈(即持續燃燒的油燈或蠟燭)。在佛教和民間信仰中,燈龛常與佛龛、神龛結合,象征光明與神聖,體現對神佛的虔誠供奉。
-
文化象征
燈龛也被引申為庇護或隱秘之所。例如,元代詩人方夔在詩中用“山下燈龕挂紙錢”描繪祭祀場景,明代劉基則以“燈龕白雲滿”表現禅意與自然融合的意境。
-
曆史背景
古代燈龛多用于寺廟和家庭祭祀,長明燈的持續燃燒寓意祈福消災、驅散黑暗。這一傳統至今在部分寺廟和民俗活動中仍有保留。
燈龛既是具象的宗教器物,又是文化符號,融合實用功能與精神信仰。其含義從實體供奉空間延伸到象征性的庇護概念,反映了古代建築、宗教與文學的交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燈龛(dēng kān)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用于形容供奉神靈或佛像的小型建築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右部為“龍”字的部首。
- “燈”字共有八個筆畫,其中包括“日”、“灬”、“示”、“斤”、“井”和“乙”六個基本筆畫,以及兩個附加筆畫。
來源: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會将一盞小燈放置在特定的建築物内,以表示對神明的敬意。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建築物逐漸被稱為“燈龛”。
繁體:
《燈龛》的繁體字為「燈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燈龛的表達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目前使用的常見寫法與現代簡化字相似。
例句:
1. 她在佛堂的燈龛前虔誠地燃起了一支香。
2. 這座廟宇内有許多美麗的燈龛,每個都富麗堂皇。
組詞:
燈台、燈盞、燈籠、燈光、燈塔
近義詞:
供桌、神龛、香台
反義詞:
敬拜、膜拜、敬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