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溜號的意思、溜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溜號的解釋

[sneak off;slink off; slip away] 〈方〉∶偷偷走開

詳細解釋

方言。偷偷走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五:“鬥争 韓老六 時,悄悄溜號的 劉德山 也從山邊的小窩棚裡回到家來了。” 草明 《乘風破浪》第三二章:“大夫忍住了笑,知道他剛才是嘗試溜號去偷看廟會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溜號”是一個方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溜號(拼音:liū hào)指偷偷離開或開小差,常用于形容人未經允許擅自脫離當前場合或任務。例如:“會議沒結束,他就溜號了。”


二、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表示在特定情境下(如會議、課堂、工作崗位等)不告而别,帶有躲避責任或偷懶的意味。
    例句:

    • “當兵溜號是會被處罰的。”
    • 周立波《暴風驟雨》中描寫角色“悄悄溜號”,草明《乘風破浪》提到“嘗試溜號去偷看廟會”。
  2. 情感色彩
    含輕微貶義,多用于口語和非正式場合,強調行為的不恰當性。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場景

五、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方言詞彙,在正式書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北方方言區(如東北地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演變或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暴風驟雨》《乘風破浪》等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溜號》的意思

《溜號》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逃避、逃走、躲避等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溜號》的部首是水(氵)和攵,總計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溜號》一詞最早見于明代彭時敏的《長編》。古代繁體字寫作「溜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相對于現代有一些差異,古時候的寫法通常更加繁瑣。《溜號》的古文寫法為「溜號」。

例句

1. 他發現了他們追蹤自己的人,于是立刻溜號跑開了。

2. 孩子們遇到老師時,常常會心虛地溜號走開。

相關詞彙

1. 組詞:溜走、溜達、溜須拍馬、溜冰。

2. 近義詞:逃走、逃避、逃亡。

3. 反義詞:待在、停留、面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