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捐棄 ”。抛棄。《管子·立政》:“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 漢 王褒 《九懷·株昭》:“瓦礫進寶兮,捐棄 隋 和 。”《北齊書·封隆之傳》:“逆胡 尒朱兆 ,窮兇極虐,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捐棄。”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設誓》:“奈捐棄家室,迷戀煙花。” 清 劉大櫆 《吳君墓志銘》:“蓋君雖捐棄科名,而其於學問文章未嘗須臾怠廢。” 丁玲 《母親》二:“為了孩子們的生長,她可以捐棄她自己的一切。”
見“ 捐棄 ”。
“捐棄”是一個書面用語,讀音為 (juān qì)(注音:ㄐㄩㄢ ㄑㄧˋ),基本含義是抛棄、舍棄。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主動或決然地抛棄某物或某種關系,帶有鄭重、嚴肅的語感。例如“捐棄前嫌”表示舍棄過去的嫌隙,與人和解。
來源與用例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包括“抛棄”“舍棄”“遺棄”等,多用于正式語境或文學表達。例如:“仁人志士為祖國捐棄一切”。
現代常見搭配
“捐棄”是帶有書面色彩的動詞,強調主動、鄭重地舍棄,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成語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捐棄一詞由"捐"和"棄"兩個字組成,表示放棄或舍棄某物或某人。
"捐"的部首是手,它共有11個筆畫;"棄"的部首是弓,它共有11個筆畫。
《捐棄》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治觚》中,用來形容捐贈和舍棄,後來逐漸泛指放棄某物或某人。
《捐棄》的繁體字為「捐棄」。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捐"的寫法為「丯」或「捐」,"棄"的寫法為「廨」或「棄」。
1.他決定捐棄一部分財富給慈善機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她感到被捐棄了,心情非常傷感。
1.捐款
2.棄權
3.捐贈
4.放棄
放棄、舍棄、抛棄、廢棄
保留、收回、保護、保持
【别人正在浏覽】